【夏侯淵派張郃守東圍鹿角,自己率兵守南圍鹿角。】
【隨后劉備調一萬多兵馬分為十部,猛攻張郃,張郃親身搏戰,一時難以攻克。】
【夏侯淵分兵去救援張郃,劉備則趁機派黃忠攻打南圍鹿角。】
【此時的南圍鹿角,夏侯淵正在率領四百曹軍修復鹿角,黃忠乘著地勢高,鼓噪大喊,一戰就將夏侯淵斬殺在南圍鹿角。】
【黃忠又趁機攻向十五里之外的夏侯淵軍營,夏侯淵軍隊因為喪失了主帥而迅速潰敗。】
【三月,曹操的大軍從斜谷進入漢中,駐扎陽平關。】
……
漢末·獻帝時期
曹操看著天幕里身先士卒搶修鹿角從而身死的夏侯淵,嘆了口氣。
“孤早就跟他說過,身為將領,應當要有膽怯的時候,不可一味依仗自己的勇猛。”
“固然,將軍要以勇猛為本,但同時必須要有智謀。若只有勇猛,不過是一介匹夫罷了。”
“明明只要堅守陽平關消耗即可,偏偏心浮氣躁,出關迎敵。”
“筑起營寨,與劉備對峙,從而給了可乘之機。”
“這也就罷了。”
“你自己去修什么鹿角呢?那么多兵將能去,為什么偏偏你要自己去呢!”
“唉……妙才啊…”
……
【劉備見曹操已至,躊躇滿志道:“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隨即在山上扎營,占據險要,固守不戰,與曹操對峙。】
【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得知后與趙云商議偷襲北山,趙云同意后,派兵讓黃忠前去劫取糧草。】
【為了謹慎起見,趙云與黃忠約定時間后,黃忠便去劫糧。】
【黃忠逾期未歸,趙云率領幾十輕騎前往接應,正與曹軍相遇,曹軍緊追不舍,直到趙云營前。】
【趙云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云設有伏兵,引軍退走,趙云趁機反擊,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死傷極多。】
【五月,曹操撤離,從漢中回師長安。】
……
{漢水之戰,曹劉爭奪漢中的關鍵戰役!}
{趙子龍不虧是儒將,幾十騎突遇大軍,不是先逃跑,而是先出擊!來回沖陣打亂曹軍陣營形后才撤回營地。}
{在營地兵力不多的情況下,把營門打開,然后偃旗息鼓,讓大伙各回營房,制造出了一個空營的假象。}
{讓曹操以為對方是示敵以弱、誘敵深入,最后想在營中打埋伏。}
{最神的是,當曹軍調頭后,趙云直接率軍沖了出來!直接在漢水邊上將曹軍殺的大敗!}
{這又何嘗不算是一種空城計呢?}
{趙云擅長帶領小規模重裝騎兵進行戰斗,例如界橋救援戰、長坂坡救援戰、漢水破敵戰等。}
{破襲戰、偷襲戰、救援戰是他擅長的事情。}
{漢代那會兒重裝騎兵是稀罕貨,通常在主君身邊做護衛要職,以及戰斗發生后做為勝負手出戰,這也是有人認為趙云是保鏢的一個原因。}
……
天幕上,
沔陽,
一處祭壇上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冊封儀式。
一身絳袍,頭戴赤色長冠,鬢發斑白的劉備端坐于華蓋之下。
面前跪著一群謀臣武將俯地三叩首。
……
【公元219年七月,劉備在沔陽設立祭祀壇場,陳列軍眾,稱漢中王。】
總算寫到漢中了,三國這篇吸取教訓,不能按照紀傳體這么寫,人物在一個時間內交叉接觸,重復記錄,然后就變得繁瑣。
還得像一開始那樣用編年體的方式寫。
但現在有一個問題。
就是這三國時期的帝王怎么評判功績?
說實話,一開始真沒打算寫三國,評分方式和維度都是用大一統的維度來評分的。
是,三國時期挺厲害,但都沒一統天下。
這軍事肯定不高,不高就有人不樂意。
但不樂意他也是沒一統天下啊!
除了后世影響那一維度,其余幾欄要按照大一統的評分方式評分,那三國里的皇帝有一個算一個分都不高。
所以我在想,要不就不評分了。
但不評分寫這么久的三國不成耍人玩,騙錢了?
但我又的確想不出一個客觀的標準。
頭疼!
各位!給點招參考參考啊!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