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還在慌亂,那邊又閃出一人。
糜竺雙膝跪地,叩首而道。
“竺沒有管好子方,致使鑄成大錯!”
“請治罪于竺!”
那一邊劉備又趕緊跑來扶起糜竺。
糜竺死活不起,架不住劉備力氣大直接將他拔起。
“子仲!莫說事還未起!就算事已發生,又跟你有什么關系?”
“莫要多想!快快帶子方去養傷。這是大事,莫要拖延。”
糜竺看著一臉情真意切的劉備,更加覺得羞愧難當。
話不出口,只是一躬到地,隨后在將士的幫助下,扶著糜芳下去就醫去了。
看著這混亂的場面逐漸平息,劉備長吐出一口氣。
任重而道遠啊。
“孔明,商討一下援助合肥之戰一事吧。”
……
大唐,
李承乾看著天幕,不理解的問道:
“糜芳一路跟著劉備吃苦受罪,這么久都撐下來了,為什么最后關頭要投向孫權呢?”
李世民捻著胡子,沉吟片刻。
“朕不知。”
李承乾:?
天哪!還有阿耶不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瞥了一眼震驚臉的李承乾,淡淡說道:
“三國志語多不實,又多簡短。”
“只能看到糜芳是東吳內應,但為什么會當內應。”
“不知。”
“但有一點朕很確定。”
“什么啊?阿耶?”
“那就是謙虛。”
“謙虛?”
李世民點點頭,
“就像朕一般,朕從來不傲視他人。”
“所以才能盡服人才,廣收人心。”
“而關羽的脾氣就是太傲了。”
“整個季漢中,除了劉備張飛,只看得上三人。”
“諸葛亮,龐統,趙云。”
“其余人在他眼里都是土雞瓦狗。”
“他若是不那么傲氣,孫權也不會那么快撕破臉皮。”
“所以啊,不管你的對手多么表現的多么卑微,不管你怎么看不起他。都不能蔑視于他。”
“獅子搏兔猶盡全力,大體如是了。”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鄴城,
一眾的文官武將正向端坐于上首的曹操請表,欲請曹操稱帝。
看著眼前的一眾大臣,曹操嘆息一聲: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
【公元219年冬,孫權上書向曹操稱臣“陳說天命”,勸曹操稱帝。】
【曹操把孫權的來書給群臣觀看,陳群、夏侯驚和司馬懿等人都勸曹操登基。】
【曹操卻沒有趁勢廢漢自立,只是說道:“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曹操病逝于洛陽,享年66歲。】
【謚曰武王,葬于鄴城西郊的高陵,與西門豹祠相近。】
【曹操死后,世子曹丕嗣魏王,同年迫使退位禪讓,篡位自立曹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生于官宦之家,少年放蕩不羈。】
【二十歲懲治權貴,三十六歲起兵討董。】
【四十二歲迎奉天子,五十三歲統一北方。】
【六十六歲病逝洛陽。】
【千秋故人去,功過后世說。】
……
{最初的那位站在十八路諸侯帳中的屠龍勇士,漸漸的變為了年輕時自己最討厭的人,一個處在了大漢忠奸臣中間的人物。}
{曹老板能成就霸業靠的就是比所有人都缺德,了解過曹老板整的那些屯田制、世兵制、士家制、錯役制、士亡法婚配制,還有對上層將官的人質制護軍制和都督制,你真的很難對他的王霸之路有任何好感。}
{雖然這些制度穩定了他的兵源糧源,確保了他對中下級軍官的控制權,幫他度過一次又一次危機,幫他一次又一次跌倒爬起來,讓他走的比其他任何人都遠,但是真的很缺德。}
{劉備不缺德,然后關羽水軍全跑了。}
{不缺德怎么成就大事啊!}
{我個人是喜歡劉備。}
{但論能力,曹操毫無疑問是東漢末年里的軍閥第一人,劉備個人能力排主公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