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告訴他,不行得養養。】
【公元450年七月,宋文帝發起北伐投票,朝堂文武“爭獻策”,全部同意。】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搖頭嘆息。
“才三十幾年,就跟西晉一般,一片亡國之象。”
一旁的劉啟摸著腦袋,看看天幕又看看劉恒。
“不是父皇,伱從哪看出來的?”
劉恒想了想,點著桌子開口道: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個你明白吧?”
劉啟點點頭。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懂吧?”
劉啟點點頭。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明白了吧?”
劉啟硬著頭皮搖搖頭。
阿父,你這種因為一加一得等于二所以就能上天入地的論述過程,我屬實聽不懂。
劉恒嘆口氣,看了一眼竇漪房。
竇漪房也同樣嘆口氣。
“你阿父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劉啟木著臉。
哪明白啊!
“北伐先前已經大敗,這次更要好好行廟算之事。其中定有不同意北伐之人,這都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這宋帝只是提出想法,滿朝文武就全部同意且爭先上策,明顯盡是些阿諛奉承,邀寵迎合之輩。”
竇漪房盯著若有所思的劉啟,認真道:
“啟兒,你要記住。”
“當滿朝大臣時刻對皇帝察言觀色,然后想方設法迎合皇帝、投其所好的時候。”
“可以說,這個皇帝、這個國家,就已經走向日薄西山之路了。”
……
【宋文帝隨即任命寧朔將軍王玄謨為統兵主帥,先圍攻滑臺。】
【由于王玄謨是個無能之輩,又剛愎自用,不用取其他將領的正確意見,多次錯過了破敵良機,數月未能攻下。】
【十月,拓跋燾親率六十萬大軍救援滑臺,王玄謨驚慌退兵,遭魏軍追擊,死萬余人,部眾潰散幾盡,丟棄軍資器械無數。】
【北魏軍隊乘勝追擊,攻下懸瓠、項城,越過彭城,渡過淮河直逼瓜步,還揚言要渡江奪取建康。】
【宋文帝迅速組織防御,北魏軍隊見江防嚴固,加上他們的所帶糧食也不多,最終被迫從彭城向黃河退軍。】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扎著辮子的一群群魏兵在各個村莊縱馬狂奔。
身穿布衣的壯年男子被砍下頭顱,層層疊壘。
白發蒼蒼的老翁被架著攔腰斬斷,凄厲哀嚎。
身在襁褓的嬰兒被矛尖貫于空中,慘叫不止。
……
【北魏退兵時,每過一地都會進行大肆屠殺。】
【“殺掠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于槊上,盤舞以為戲”。】
【“所過郡縣,赤地無余,春燕歸,巢于林木”。】
【沒人知道,這場屠殺到底死傷多少人,也無法統計。】
【只知,江南經過此劫大大衰落,富強一時的“元嘉之治”就此結束,劉宋自此而衰。】
……
{打仗這事得靠實力,劉宋那時候的軍事力量比起劉裕在世時,差得不是一點兩點。}
{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將帥,士兵有好幾十萬,但能統率士兵的良將嚴重稀缺,有本事的都被劉義隆給殺了。}
{謝晦,被干掉了,檀道濟這時的墳頭草比墳頭都高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沒有指揮得力的將領,戰場上不可能打得贏。}
{拓跋燾曾直接寫信鄙夷劉義隆:“彼公時舊臣雖老,猶有智策,知今已殺盡,豈非天資助我邪!”}
{宋文帝是一個無能且沒有自知之明的帝王,他不檢討自己的胡亂開戰、胡亂指揮的荒唐和僵化,卻大罵軍中將領沒用,說早知道他們這樣像稻草人一般脆弱,自己應該手持刀劍在他們的身后督戰才對。}
{宋文帝整體上算是個不錯的皇帝,唯獨在北伐這件事情上,表現得像個弱智。}
……
大漢·武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