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看。
【宋文帝·劉義隆】
【軍事成績:固執己見,打壓將領,疏于軍備和軍隊訓練,貿然興師,遙控指揮,致三次主動北伐全部失敗。評價d-,得零點五分】
【制度建設:“立錢署,鑄四銖錢”,“按月分俸”,創造“四館學”。評價a級,得四分。】
【外交策略:天竺國、呵羅單國、師子國、都婆娑達國、扶南國、蘇靡黎國、婆皇國、婆達國,倭國君主遣使朝貢。
大夏國、柔然、北涼國、北燕、百濟、高句麗進行交聘。
評價b級,得三分。】
【民生經濟:“土斷”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下令減輕和免除農民積欠政府的“諸逋債”。“元嘉之治”。評價b+,得三點五分。】
【用人識人:識人不明。評價e級,得零分。】
【后世影響:元嘉之治,元嘉草草。評價b級,得三分。】
【總分:十四分】
……
{拓跋家和劉家明顯不同,劉家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拓跋家則是一代勝過一代。}
{第一代拓跋珪是龍,第二代拓跋嗣是龍,第三代拓跋燾是強龍。}
{劉家第一代劉裕是龍,第二代劉義隆是蛟,第三代那些連蛇和蟲都夠不上,那是蛆。}
{劉宋可惜在用人不明,或者說用人不知,導致好不容易整軍北伐,伐無主將。}
{不是用人不明,是實在沒人了。當年那些死在關中的名將隨便拿出一個都完爆宋文帝那些。}
{偌大個劉宋,總會有豪杰英雄誕生,怎么可能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將?缺乏的只是那個能夠發掘提拔大將的慧眼明主。}
{宋文帝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文景之治那么好的例子他不學!學漢武帝!}
{真有你的,一口氣罵四個人,但話又說回來,就看后面那幾代劉家天子,十個文景之治也救不回來。}
{劉義隆雖然被吐槽元嘉草草多,主要是因為北伐不利導致國內經濟衰敗,而且死于至親之手,讓辛棄疾給他出了名,但其實在南朝他的文治都是第一的,元嘉之治可不是吹出來的。}
……
大唐,
坐在凳子上握著長孫皇后手的李世民淡淡評價著:
“宋文帝為了進行北伐,誅殺徐羨之等權奸,勤修內政,與民休息六年之久,然后方才準備北伐,這也不能說是沒有好好準備。”
“北方的拓跋接連討伐,軍隊西北征戰不可能疲憊,這也不能說不是北伐的好時機。”
“但將領任用不當,是等于把士兵的性命白白送給敵人。”
望著天幕,李世民出神道:
“自晉朝、劉宋以來,國家法紀毀墮,倫理道德破壞,人皆盡喪廉恥之心,這種現象也并非一日。”
“周札響應王敦作亂,打開石頭城門迎王敦入城,但死后卻得以與卞壸、桓彝一同受到追贈、撫恤。”
“王謐把天子的印綬解下來交給桓玄,而等到桓玄死后,反歸朝廷而任三公,不僅沒有遭到懲罰,反而得到了榮寵的尊位。”
“像東晉、劉宋與王謐這樣的臣子,都該早就滅亡了。”
“但東晉、劉宋其君猶能傳及其世,士大夫猶能全其族者,何也?”
面對李世民的反問,李承乾抿了抿嘴,開口道:
“蓋君臣之道喪,而父子之倫尚存也。”
……
【南朝宋國六十年的政治以元嘉為線,可以劃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個階段。】
【正常階段和神經病階段。】
【元嘉之前屬于正常階段,皇帝像個皇帝,朝政基本正常。自元嘉以后,這個劉宋就墜入了深遠之中。】
【作為劉義隆的第三子,撿了皇位的劉駿還是有作為的,像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厲行改革。】
【罷免僑戶和推行土斷之策,改善版籍混亂的局面,使國家編戶有所增加。】
【又如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和抑制兼并,打擊豪強兼并的行為,減輕百姓負擔。】
【提拔和全面起用寒門人士擔任要職,進一步打破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的特權。】
【削藩平亂,還奪回了被北魏侵占的濟水北岸。】
……
大漢,
劉邦瞇著眼睛,狐疑不已。
你這么夸,那后面他一定是干出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吧?
弄的乃公好心慌啊,不知道頂不頂得住。
……
東晉·安帝時期
劉裕正襟危坐。
開始但是吧,我頂的住。
……
【但他不是個人,或者說,不愧是劉子業的父親?】
【皇帝好色正常,那么大的后宮嬪妃任你享樂對吧。】
【但劉駿的好色跟銀亂是古往今來排名第一的,為什么這么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