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受露田四十畝,婦人受二十畝!”
“擁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額外獲得土地,奴婢同普通農民一樣受田,人數不限,土地歸主人!”
“家里有四歲以上的丁牛,每頭受露田三十畝,一戶限四頭!所受之田不準買賣,年老身死,還田給官府!”
“且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二十畝,限三年內種上規定的桑、棗、榆等樹!”
“桑田可作為世業田,終身不還,可以世襲,但限制買賣!”
“如果所受之地不宜種桑,男子每人另授麻田十畝,女子五畝,奴婢同樣受田,按露田法還受!”
“新定居者,還可分宅田,每三口一畝,奴婢口口一畝,宅田也屬世業!”
隨即官吏扯著冒煙的嗓子大喊道:
“還有不明白的,趕緊問!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
百姓互相看了看,一位滿臉褶皺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木杖出列問道:
“官爺,這露田是何田啊?”
正舉著水囊喝水的官吏聞言嗆的直咳嗽。
“咳咳!露田!咳!就是無主荒地!”
百姓一聽頓時嘈雜起來。
白發老翁驚訝的看著官吏,顫著手指著不遠處的荒地。
“就是說,那邊那些地,都是我們的了?”
官吏喝著水點點頭。
“嘩!”
一陣喧嘩聲炸起,官吏被震的腦袋一陣發懵,剛要發脾氣,就見一群百姓跪倒在地山呼著: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官吏擦了擦嘴,擠出人群翻身上馬,趕去下一地方。
……
【公元485年十一月,孝文帝和馮太皇太后,采納給事中李安世的建議,實行均田制,】
【隨即派遣使者循行州郡,令地方官均分天下田地,勸課農桑,富興民本。】
……
大漢,
“咣當!”
手中的酒爵掉落在地。
劉邦瞪大眼睛,一旁的呂雉也側目而視。
從亂世過來的兩人最明白這條詔令究竟有多重要!
“民有恒產?耕者有其田!”
喃喃念叨著,劉邦依然難以置信。
孟子的民有恒產論屬于一種美妙的幻想,因為土地就那些,但人口會增長。
所以孟子這個想法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但他居然看到這個想法實現了!
怎么可能!
伱立國都一百多年了!
那些貴族豪強還會給你留荒地?
石頭都讓他們分光了!
除非……
劉邦臉上掛上一抹寒意。
天幕好像一直沒說,胡人入主中原后,人口是怎樣變化的。
……
季漢,
劉備向諸葛亮詢問:
“孔明,你看這個制度能否在大漢推廣開?”
諸葛亮認真思考了一會,搖搖頭又點點頭。
“主公,此制雖好但一非常態,二不能持久。”
“雖自古以來圣天子都追求民有恒產之事,但豪強兼并土地才是常態。”
“這種民有恒產的狀態反是異常!”
諸葛亮看著劉備斬釘截鐵道:
“北魏的均田是有其特定條件的。”
“其一,因為戰亂,北魏掌控了大量的荒地。”
“其二,均田制對于那些世家豪強沒有多大的損害,他們可以通過奴婢及耕牛授田,廣占土地。”
“這些廣有奴、牛的鮮卑貴族和世家大族,實際上才是獲益最多的。”
“所以均田制在北魏能夠推行無阻,不致遭受鮮卑貴族和中原世家大族的堅決反對,其主要原因,也就在此。”
“其三,人口會越來越多,但土地不變,長久以往,均田制自土崩瓦解。”
劉備想了想,嘆口氣。
“想從大族嘴里掏食,難。想長久而治,難上加難。”
諸葛亮看著嘆息的劉備,輕搖羽扇笑道:
“主公不必嘆息,此策所不長久,但對戰亂安定之初的天下萬民確實有絕大的利處。”
“主公切不可因噎廢食。”
……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心生感慨。
土地集中于少數豪門大族手中,他們占有的土地極為廣闊,而農民則處于無地可耕、無力賦稅的困境。
想讓百姓都有田種,想讓百姓都有衣穿。
想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
均田制是勢在必行的制度。
……
均田制的實行其實早于孝文帝時期,但完全確定下來是在孝文帝時期。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