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天監之治
天幕上,
天蒙蒙亮。
建康宮,
已經燒盡的燭臺上浮起屢屢青煙。
而正在批復奏章的身影卻完全不知外面晞光已現。
勤奮的身影每天都是五更時分秉燭起身。
然后坐在宮殿內批復公文。
酷暑嚴冬,四季流轉。
不變的是那身影。
哪怕手上凍得裂出一道道血口也毫不在乎,依然批復著公文奏章。
……
【梁武帝稱帝之后,政績非常顯著。】
【公元502年,先是下令“減損浮費”,“御府中署,量宜罷省”,又命公開焚毀東昏侯的“淫奢異服六十二種”】
【又吸取南齊滅亡的教訓,勤于政務,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奏疏,在冬天因為不舍得燒炭把手凍裂了也不耽誤他勤政。】
【而生活節儉的程度,在古代帝王中也極為少見,“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衣服也不是華美的絲綢,而是百姓穿的普通麻布。】
【皇宮內一切用具全部從簡,沒有豪華宮室,嬪妃也個個穿著樸素,為了節省布料,都不穿曳地長裙。】
【每天只吃一頓飯,所吃的食物簡單清淡,都是蔬菜,沒有魚肉。】
……
漢光武帝
看著天幕里勤奮節儉的身影,一句話突然浮現于劉秀腦海中。
“儉過漢文,勤如王莽。”
……
炎漢·順帝時期
劉肇略有有幾分羞愧之意。
本還自豪于自己夜半勤政,但不成想這梁武帝居然還如此節儉。
一頂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蓋兩年,穿的衣服也是寒酸破舊。
劉肇不由看了看自己的衣服,都是頂級的綾羅綢緞裁制而成,而且穿兩次就會脫下來丟掉。
“不行,從今日起,宮中上下要以節儉為主!”
“至于每天一頓飯就算了吧。”
“奇怪,每天一頓飯未免也太傷身體了。”
“他還如此勤政,怎么天幕還說他活得許久?”
劉肇有些想不明白。
自己可是早亡了!
……
東魏,
玉璧城下,
騎在戰馬上的高歡看了眼天幕,感嘆一句:
“江東吳翁,專事衣冠禮樂。”
“不愧是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
此時一道令兵跑來,單膝跪地,拱手稟告:
“丞相!已到玉璧城二十里外!”
高歡回過神,詢問道:
“守城者為何人?”
“旗號王,乃侍中王思政。”
沉思片刻,隨即高聲道:
“取筆墨來!”
……
【公元503年,以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仆射沈約、吏部尚書范云等,參議斷定,修成《梁律》】
【分遣使者,巡視各郡,監視地方官吏,對于清廉的官員,予以提拔。】
【公元504年,下令“廣辟良疇,公私畎畝,務盡地利,若欲附農而良種有乏,亦加貸恤”。】
【對于流亡他鄉的農民,允許他們回鄉,恢復原有的田宅。】
【在賦稅方面,也多次減免租調或“三調”。】
【公元505年,為了選拔人才和保證公平加,梁武帝拋棄了魏晉以來存在的中正制,在全國各地設置州望、郡宗、鄉豪,專門負責發掘搜羅賢能人才,并及時推薦給朝廷。】
【同時設置五經博士,設立招收寒門弟子的五經館,“修飾國學,增廣生員”。】
【并且下詔:“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后,選官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后門,并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重新制定文武百官等級,將官員等級定為九品,后又改為十八班,增設官職,用來吸納安排士族和寒門中的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