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君憑什么就朕沒異象!
啊?!
天幕!你這樣顯得朕低他們一頭啊!
朕十六分啊!
十六啊!
……
北齊·文宣時期
醉醺醺的高洋看著天幕愣了半天。
隨即回過神來:
“啊~這個老頭死了?”
“這么說,下一個就是朕的大齊了?”
“哈哈哈哈!”
披頭散發的高洋突然放聲大笑!
殿內的宮女侍人都忍不住顫抖。
“天幕啊天幕!朕知道朕的評價不會高!”
“但是!”
“你也殺不掉我!”
半醒半癲的高洋拎著酒壺指著天幕大笑道:
“哈哈哈哈!朕有功績在身!哈哈哈哈!”
仰頭將壺中一飲而盡,隨即將空壺沖身旁的內侍頭上砸去。
“砰!咔嚓!”
酒壺砸成碎片,但內侍一聲不吭。
高洋看著毫無反應的內侍倍感無聊。
隨即搖搖晃晃的向宮外走去。
……
大明·嘉靖時期
朱厚熜羨慕的看了一眼天幕,隨即又一邊翻著奏折一邊淡淡道:
“梁武帝的一生,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疏懶昏庸。”
“以佛教修身,卻失于偏激。”
“以慈愛齊家,卻失于溺愛。”
“而在治國方面,又不能體恤百姓和士兵。”
“身為君王處事又常常有失公允,以至于在維護皇室貴族利益的同時,嚴重損害了國家社稷的利益。”
一旁的朱載坖心里有些怪異。
父親,你確定你說的是梁武帝了?
不是你自己?
對,不是,你不溺愛。
朱厚熜不知太子的想法,繼續道:
“后世有人同情梁武帝,認為導致侯景之亂的主要責任在于侯景反復無常,不講禮義廉恥。”
“呵。”
將奏折合上一撇,朱厚熜嗤笑道:
“這都是沒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這天下混亂,強者為王,沒有人天生應當為人效忠,也沒有人天生就應當稱王稱帝。”
“梁武帝他自己不也奪了南齊的江山么?”
“為什么侯景在高歡手下不敢反?”
“為什么在高澄手下反不成?”
“為什么在宇文泰那里更是讓不敢有所舉動?”
“為什么到了梁武帝這里侯景就敢于大反特反,而且一反就成了?”
朱厚熜看著腦袋有些暈的朱載坖,繼續道:
“換個角度考慮,即便沒有侯景之亂。”
“以梁武帝末年的梁國頹勢,誰能保證不會有鹿景之亂、牛景之亂?”
“梁武帝扶植宗室,優容甲族,任用寒士,保障舊門。”
“既有意軍功事功,又耽迷制禮作樂、玄佛文史。”
“其繁榮只是非驢非馬、破綻百出的繁榮啊。”
……
宇文泰和高歡就不寫了,雖然是北齊北周的奠基者但畢竟不是建立者。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