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歡,小字賀六渾,原籍渤海郡蓨縣,出身懷朔鎮兵戶之家。】
【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成為鮮卑化漢人。】
【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又投奔葛榮,后叛降爾朱榮,成為親信都督。】
【爾朱榮死后,高歡收編六鎮余部鎮壓青州流民,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
【公元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第二年攻入洛陽,擁立孝武帝元修。】
【公元533年正月,以大丞相、渤海王的身份控制北魏朝政。】
【公元534年十月,孝武帝出逃,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
【高歡自居晉陽遙控東魏朝政,專權十六年之久。】
【與西魏連年兼并作戰中,因恃眾輕敵,在潼關之戰、沙苑之戰中敗北。】
【公元543年,領兵十萬至黃河北岸與西魏作戰,先于河橋上游破西魏縱火之船,使河橋免遭燒毀。】
【繼渡黃河,據邙山為陣迎戰西魏軍,最終取勝。】
【公元546年十月,高歡傾東魏十五萬大軍圍攻西魏玉壁城。】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畫面越過草原、黃河,來到關中之地。
隨后在汾河南岸一處五十多米高的斷崖處停下。
斷崖上,一座土城居高臨下。
城下,連營四十里的東魏大軍正在攻城。
東魏大軍在城南筑起土臺。
西魏守將就在城內高樓上連接縛木。
東魏將士在城南挖地道。
西魏將士在城內挖塹壕,然后往里面填充大量柴草,等東魏兵將挖入城內就防火燒死。
東魏以攻車撞城,西魏縫制帷幔垂掛城墻緩沖撞擊。
東魏準備大量松竿燒掉帷幔,西魏制作鐵鉤,待火竿一到,就用鐵鉤將它切斷,不讓火燒到帷幔。
東魏兵士又在四周城墻下挖二十多條地道,用木柱支撐,然后縱火焚燒木柱,木柱被燒毀后,地道塌陷,城墻也隨之倒塌。
但西魏早就在城墻崩塌之處豎起裝滿了鐵釘的木柵欄,堵住缺口。
城墻垮掉一段,木柵欄就豎起一截。
……
【公元546年十二月,高歡在玉璧城下苦攻五十余天,在西魏大將韋孝寬的固守下終未攻克。】
【同時,東魏大營發生瘟疫,士兵死傷高達七萬余,高歡遂憂憤成疾。】
……
天幕上,
畫面來到一處露天大營內,
一位頭戴長冠身披裘袍的長者目光悠悠看著遠處。
其前方,一名發須微黃身著漢家衣裳的胡人正用敕勒方言吟唱著: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而坐在上首的長者也低聲合唱著。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
【夜里,有將星墜于營地之中,高歡驚懼,下令撤退。】
【回歸晉陽途中,東魏軍中訛傳韋孝寬大弩射殺高歡,西魏得聞即派大軍四處高喊:“高歡鼠子,親犯玉壁,勁弩一發,兇身自殞。”】
【為了穩固軍心,高歡不顧病重之身在露天大營召集諸將宴飲,令斛律金唱《敕勒歌》】
【公元547年正月初一,高歡薨逝于晉陽。】
【公元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尊高歡為獻武皇帝,廟號太祖,后被改尊為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
{在亂世中成功翻身的齊王,沒有被起義橫行的時代埋沒,沒有輸給權傾天下的爾朱氏家族,沒有敗給掌控關隴的宇文泰。}
{卻最終因時運不再和一時大意,在區區一座玉壁城下耗盡了他最后實現統一北方的希望和氣數。}
{靠顏值起家的權臣~(狗頭)}
{豈止是相貌不凡,那是帥到無敵!他兒子帥到普通人見了,以為見到了神仙}
{唯一一個記錄在案的靠臉起家的皇帝(狗頭)}
{高歡這人吧,要顏值有顏值,要智商有智商,要情商有情商,一人一馬能接管十萬六鎮大軍。}
{可偏偏天下還有個和他一樣優秀的宇文泰,一個玉璧城就把高歡統一北方的夢打碎了。}
{一個鮮卑化的漢人,一個漢化的鮮卑人,這真是既生歡何生泰,充滿了歷史的戲劇性。}
{其硬要說的話,宇文泰對上高歡其實是敗多勝少的,領兵打仗高王是真的有一手,只不過遇到韋孝寬算是孽緣了。}
{攻城戰不好打,丞相遇到準備好的陳倉不也同樣束手無策。}
{爾朱榮不死,高歡不出!(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