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感嘆后世子孫對高澄太過偏頗了。”
“平心而論,頗有皇帝潛質和能力的高澄對東魏的穩定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高歡忙于戰事時,十六歲的他主動請纓入朝輔政,處理政務妥帖得當,展示了自己的膽略、氣度和才華,令朝廷上下心悅誠服。”
“兼任吏部尚書時,在選人用人時拋開論資排輩的做法,以實際的才德選拔重用人才,使得各盡其長,各得其所。”
“同時也將治國政策張榜公布,主動接受百姓意見,深受稱贊,威望也與日俱增。”
“高歡去世后,侯景企圖擁兵自固,之后又投降西魏,高澄帶兵平叛,侯景南逃南朝梁,炮制了滅亡南梁的侯景之亂。”
“還有對戶籍、稅收、鹽務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弊制進行了適當調整和革新,他是受到百姓擁護的。”
“可惜,聰明曉事而不受訓,遂有其禍。”
……
【高洋即位當年就對外展示了他驍勇善戰的一面。】
【當時,他即位的消息傳到西魏宇文泰那里,宇文泰認為高洋年少,是進攻北齊的最好時機,于是親自率軍伐齊。】
【高洋處亂不驚,聯合六州鮮卑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軍演。】
【宇文泰見齊軍軍容嚴整不敢再輕易向東,便班師回朝。】
……
天幕上
代地燃起烽火,一道紅色箭頭從鄴城出發,直襲代郡。
隨后,紅色的箭頭不停的向北方出擊。
……
【公元551年正月,代地游牧庫莫奚族反叛,高洋親征,代郡之戰大獲全勝,俘獲牛羊十余萬頭。】
【公元552十月,高洋北伐契丹,“親逾山嶺,為士卒先”,“露頭袒膊,晝夜不息,行千余里,唯食肉飲水,壯氣彌厲。”】
【在高洋身先士卒的鼓舞下,契丹之戰北齊軍一直打到渤海之邊,方鳴金收兵,俘虜契丹士卒十萬之眾,得牛羊十萬余頭。】
【趁士氣之高漲、兵勇之激動,高洋向北突擊突厥,乘對手無備之機,大潰其軍,直追至朔州之北,打到突厥上書請降才肯善罷甘休。】
【公元554年正月,高洋再親率兵勇北上討伐山胡,斬首萬余眾。】
【三月,茹茹反叛北齊,高洋率軍平叛,掩殺茹茹二十余里,尸橫遍野,俘獲士卒三萬眾。】
【“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負甲而北胡驚慌,懷有圣主氣范”】
……
大漢·武帝時期
“總算來個有武功的皇帝了。”
劉徹看著天幕里英勇奮戰的高洋,滿意的點點頭。
“其武功都威振戎夏了,其文治想必也是不錯。”
“不然也不會上謚號文宣二字。”
……
東魏·孝靜帝時期
高歡也很滿意。
他只知道這個兒子有內秀,但不成想居然這么優秀。
“不愧是孤的后代!”
“雖然長的難看了點。”
……
【高洋執政前期,修政為民,整頓吏治,加強兵防,使北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強盛起來。】
【任用漢人楊愔等改定律令,使魏晉以來的刑律由繁化簡,便于執行。】
【創立的《北齊律》是后世律法的典范,其中“凌遲”與“十惡不赦”都出自這部律法。】
【改革官制,采納大臣建議,消去州、郡建制。】
【使全國的官吏減少了幾萬人,貪污現象大大減少,百姓負擔有所減輕。】
【并且還施行各種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制造業都相當發達。】
【農閑季節,便派出數萬民工修筑與加固長城,穩固邊疆。】
【其安內攘外的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北齊強盛富庶起來。】
……
{行了,到這里就可以結束。}
{他要是這時候就死了,那評價得嗷嗷高!}
{南北朝標準操作,前明后暗開始了。}
{高洋前期還是很不錯的。后面那么變態應該是酒精中毒,加上無法瓦解勛貴集團,政策推行不下去帶來的挫敗感導致的。}
{和勛貴有毛關系,這種理論是最錯誤的。當時屬于亂世,勛貴都是當打之年,沒有勛貴還打個屁,無論北齊還是北周都靠那群人。}
{他就是不能自制,兩次要戒酒結果都是只能撐十天,這也是他和他爹最大的差別。}
{高歡年輕也是愛喝酒,但是到了高位每次最多喝三杯。}
{高洋自己都知道,兩次戒酒都戒不掉。只要醉酒就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連親娘都打岳母叔叔都是照殺不誤,酒醒之后就是后悔,喝了酒就還是那樣。}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的笑容掛在臉上。
好好好,朕只要一夸獎你就來反轉是吧?
彼其娘之!
……
此時,高歡的心里又咯噔一聲。
高洋有酒精中毒是肯定的,每次不干人事都是酒后。
就看自高澄開始算的歷代老高家,他們家應該是有遺傳性躁狂癥。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