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千古一帝李世民上
唐太宗李世民
軍事成績:統一天下,滅北突厥、滅吐谷渾滅高昌、滅薛延陀、重開西域安西都護府,立漠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
中華大地第一次突破一千萬平方公里。
評價s級,得五分。
制度建設:延續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并以封駁制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
沿襲隋朝郡縣兩級制,分為十個監察道。
行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科舉制。
改革軍事體系,對周方國家形成降維打擊。
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后規范諫官制與,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
其中魏征廷諫兩百多次,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狀況。
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等皆以極諫知名。
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之事,但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納言的風范。
評價s級,得五分。
外交策略:高昌、于闐等二十九國自發上尊號“天可汗”。
奉行“朕以天下為家。”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系和中外關系政策“胡越一家”
奠定了如今中華民族的基礎。
評價s級,得五分。
民生經濟:文治天下、厲行節約,興修水利、勸課農桑。
貞觀一朝將隋末時期的兩百萬戶發展到四百萬戶。
也是少有的發展農業同時也一樣重視商業的治世。
開創“貞觀之治”。
然而自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開始有了驕逸和拒諫之風“崇飾宮宇、游賞池臺”,百姓的勞役也日漸沉重。
朝臣勸諫,李世民回答說:“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
魏政聞言大為不安,隨即呈上一道著名的十漸疏。
等到貞觀十七年魏征去世后,李世民驕逸之氣越發嚴重。
貞觀二十二年,由于東征高句麗使得“軍旅亟動,宮室互興,百姓頗有勞弊”,后宮有長孫皇后之風的“賢妃”徐惠也忍不住上疏規諫。
同年,李世民駕崩前又撰帝范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評價s級,得五分。
用人識人:知人善任,用人唯賢,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后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潔之士。
運用李世績、李靖等一代名將。
不計前嫌,重用太子李建成舊部魏政、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
命宗室出任官吏,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
評價s級,得五分。
后世影響:李世民之前,皇帝的標桿是三皇五帝,堯舜禹湯。
李世民之后,皇帝的標桿是大唐太宗文皇帝。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評價s級,得五分。
總分:三十分。
千古一帝李世民
哇!你居然都不問一下我們就說他是千古一帝!你有點飄了!
鑒定完畢,又一個李吹,就玄武門之變和改史還千古一帝?煞筆作者!
你們這幫黑子啊,就是一點書都不讀還要硬黑。
李世民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大唐皇帝。
百姓對他的期望就是要開創盛世,國泰民安。至于他是否父慈子孝、兄弟相親、得位正不正,跟宮外百姓毫無關系。
后人也只在意他的歷史功績,并不需要他去做道德楷模,因為他是帝國皇帝,不是倫理吉祥物。
就像老板對公司的業務治理,提供的福利待遇,這些才是員工最關心和最貼近自身利益的。
至于老板家里是否父慈子孝,兄恭弟敬,夫妻和睦,講實話,壓根跟伱沒有半毛錢關系。
他唯一能黑的點就是后期飄了和說的那句話,但落實到事實情況上就是百姓不滿意他的轉變,屬于吐槽,跟現在差不多。
而那句話確實洗不了但后期又有所反省你說學漢文帝也就罷了,學什么漢武帝呢!
說的有道理,可黑粉看不慣,就家里那點事,黑來黑去,沒啥創意。
做皇帝又不是當道德楷模,道德標兵。
能做上皇帝的除了沒人爭,但凡有人爭奪的沒點手腕能做上去?不都是殺來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