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
對于一個皇帝來說,民生是最重要的。
而武則天執政以后,做了不少荒唐事,例如讓面首去領兵。
有很多殘忍之舉,例如清洗李唐宗室,以此清掃大臣。
但“民為貴”這條基本路線始終沒動搖過。
“王天下者,必國富而粟多;粟生于農,故先王貴之。”這是她撰寫的民軌里提到的。
大漢。
劉邦深以為然。
“做皇帝的不把民生擱到第一位,那就是存了心要像秦朝學習!”
呂雉同樣認同這一點。
“況且她還是以女人身份做了皇帝,更要特別要考慮這個問題。”
“否則定會被后世代代唾罵。”
“這句話確實是點在根本上。”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看著天幕對劉啟肅穆道:
“這句話你要深深的記住。”
“它是民貴君輕的最好寫照。”
大漢武帝時期
先王貴之?
劉徹瞇著眼睛打量了半天。
他倒是沒看出什么民為貴,但他突然想通了一件事。
這個人與大臣不是一伙的!
摸著嘴邊的胡子,劉徹嘴角翹起。
清洗宗室不稀奇,因為南北朝那些大臣是以門閥大臣為根基。
但清洗大臣就稀奇了。
因為這說明她有其他有恃無恐的東西。
同樣不把大臣當人看的劉徹立刻明白了這女子的想法。
酷吏的本質就是奪權!
而奪權的本質就是皇帝從來沒有把官員集團看成是一伙的。
大臣嗎,就是助君而恤下者!
是幫皇帝照顧好百姓的,是跑腿兒的、幫忙的、辦事的。
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精英。
整肅官員也不用手軟,不用憐惜。
剛當皇后時,上建言十二事這是她施政綱領的雛形。
第一條就是“勸農桑,薄徭賦”。
說法老套,但療效不錯。
她對州縣官員的政績指標有規定,哪里的百姓“家有余糧”,哪里的官員就稱職。
哪里的官員“為政苛濫”,橫征暴斂,那么不到任期就得拿下來把頭拿下來。
基于她在朝堂上大戰四方的“戰績”,官員的確用心用力。
而減賦稅,就是施仁政。
基本屬于正常皇帝的普遍認識了,不多說。
但跟做樣子抽三鞭子耕牛意思一下的皇帝不同。
武則天關注農民是有實在措施的。
公元686年四月,將親撰的農書兆人本業記發給各州縣主官,命他們在當地刻印頒發。
這是歷史上唯一的由最高統治者親撰的農書,現已失傳只于日本留有三卷
史學家考據分析,按照武則天的寫作習慣,這大概是集前人農書之大成刪削編纂而成的。
此后唐朝的歷代皇帝都很推崇這部書。
最后形成定制,每年二月初一,州縣百僚都要向中央進呈一部當地翻刻的新版兆人本業記,以示上下都很重視農業。
大隋。
楊堅捋著胡須。
以此看來,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啊。
也是
跟那個逆子比起來哪個正常點的皇帝都不差!
武周。
原本面色平靜的武周臉色一沉。
究竟是失傳還是被抹掉功績,這很難說。
而日本這個名字
只能說粟田真人太迷人。
那天宴會喝的有點多。
答都答應了,總不能對小國無信吧。
至于什么“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
蠻夷無知所以無畏,從大唐學了那么多禮儀也知道天差地別了。
不然也不會自惡其名不雅,請改為日本了。
大唐德宗時期
李適看著天幕一愣。
失傳了?
朕將每年二月一日進呈兆人本業定為制度。
這種大事定會詳細記于史書。
而這種勸農的史書乃是國家之本,怎么會失傳?
而日本
應是遣唐使帶過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