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隘道中到處是慘不忍聞的嘶喊和哀號,死亡的喧囂直上云端,響徹天地
黃河北岸的唐軍見勢不利,也紛紛潰散。
哥舒翰只帶數百騎狼狽逃回潼關。
唐軍近二十萬人的軍隊,逃回潼關的只有八千余人。
六月初九,崔乾佑攻占潼關,哥舒翰被部將挾持至洛陽,投降安祿山。
天幕上。
勤政樓內。
一直紅光滿面的李隆基,此時一臉破敗之像。
雙眼無神,不知注視著哪里。
而殿內,一片喧嘩不絕。
“二十萬大軍沒了!沒了!”
“不可能!三百年了!自賀拔岳入關,潼關從來沒有被正面攻破過!即使是高祖,也只是施計迫潼關投降!數百年了!潼關的平安火每日升起!”
“陛下!平安火已斷!奔來的將士所言非虛!潼關失守了!此時長安將要落入鐵蹄之下,不如蜀地安全,不如去往蜀都。”
楊國忠一臉急切卻又強行按捺住,迅速陳列弊害。
“陛下!萬萬不可啊!”
突然,一位皮膚黝黑的官員出列大聲喝止!
大唐。
坐在龍座上一臉木然的李世民,眼珠微微移動。
“朕記得他”
話一出口,底下的眾臣愕然發現,皇帝的聲音一如夜梟般凄厲、沙啞。
而一旁的長孫皇后則死死壓抑住面上的異色,但雙手卻不由自覺的緊緊擰在衣袖上。
她聞到了血的味道
“詩人,高適”
天幕上。
淚水盈眶的大臣高舉著玉笏,大聲諫言:
“臣!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軍防遏!”
“長安糧草在!人心在!”
“陛下!圣人!您是有過豐功偉業的圣人啊!”
“長安沒有失!”
“您不能走啊!”
笏板掉落,臣子雙膝跪地叩首悲泣道:
“不能走啊圣人”
“河北還在長安還在”
“大唐還在”
殿內眾人望著哭泣難制的監察御史。
一片難言的死寂。
上首的白發老翁,緩緩閉上雙目。
六月十三日,李隆基出逃長安。
西京留守崔光遠、監軍宦官邊令誠等人,開城納降,安祿山大將孫孝哲率叛軍進入長安。
花萼樓的文人俠客,上元夜的萬人空巷。
百姓們的鬢間牡丹,詩人們的斗詩萬章。
世人口中的盛世大唐業,巍巍長安宮。
在這一天,徹底崩塌了。
盡力了,頂天就是寫到這種程度了。
為了找感覺去看了長安十二時辰,看到賀知章指著皇帝鼻子罵那段是真給我看哭了
情緒有了,然后發現特么的寫不出來!
憋氣啊!!!
自相殘殺這個有人可能會說是香積寺
這個其實有點奇妙的錯誤。
因為符合二十萬和自相殘殺兩點的,只有哥舒翰的靈寶之戰。
香積寺,它不是自相殘殺。
就是唐軍與燕軍、官軍與叛軍。
安祿山那是立國了呀。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