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一臉木然。
它這是奔著讓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去的呀!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
軍事成績:上場替打,安史之亂,丟河北、河東、關中,奔亡蜀都。
無亡國之名,有亡國之實。
評價e級,得零點五分
制度建設:對內堵塞言路放縱官員,行賄貪污。對外盲目重用邊疆胡將,坐任勢大。
任由官員上下勾結,土地私賣。
與開元之制倒行逆施。
評價e級,得零分
外交策略:在位期間,藩國朝貢依舊。
然而馬嵬之變兩百名番邦使者死于禁軍之中,埋下邊境動蕩之因。
評價b級,得三分
民生經濟:安史之亂造成河北、河南、河東、關中一片荒涼。
“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于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大唐百姓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評價e級,得零分。
用人識人:重任李林甫、楊國忠搞平衡權術,不聽封常清等人勸告堅持出兵潼關,致使安史之亂規模擴大。
評價e級,得零分
后世影響: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大唐末路。
評價e級,得零分
總分:三點五分
他真的,得好好感謝一下前期的自己,就外交一欄能堅持堅持,其余的血崩!
李隆基:老鐵們!看朕拿大唐給伱們表演一個過山車!
感覺李隆基后期就跟擺爛差不多了,人才辭的辭,涼的涼。愛護奸臣,寵幸美人,權力制衡出問題。
李隆基結束武則天的時代,年輕時英明神武基本上是等于開國皇帝了,結果還是沒避免享樂昏聵,終日沉浸在虛假的盛世中。
有時候真的覺得歷史很兒戲,李隆基前期和后期真的會讓我認為世界上有奪舍這種東西。
李隆基被罵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不理朝政和搞出了安史之亂,而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初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抵抗,反而還亂殺大將,導致叛軍長驅直入。
李隆基都不用早死,要是安祿山打過來的時候不作妖號召各地勤王,都不至于被攻破長安。
都不用號召,死守潼關不出,安史叛軍就是能飛也沒辦法,一方面叛軍沒有中原地區的群眾基礎,一方面郭、李已經開始偷家了。
以后世視角來看,守住潼關則三個月光復洛陽,一年徹底平定河北三鎮,絕對是可行的。
大宋仁宗時期
趙禎能理解李隆基。
說實話,嚴于律己是個絕對違反人性的事兒。
你能裝一陣子,但絕不可能裝一輩子。
只要是人都喜歡享樂,喜歡聽好話。
沒人愿意自己做什么都被掣肘。
一輩子憋悶
就像是朕
看著殿下還在吵做一團大臣們,趙禎頓覺提不起勁。
想了想,若是自己的勵精圖治取得唐玄宗那般的成功。
自己會不會放縱呢?
早早就學會反思的趙禎開始反思了。
反思的結論就是,真若如此,后半生的放縱基本是必然的。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早逝,除此之外沒人能逃過人性的弱點。
大明永樂時期
朱瞻基倚靠著涼亭旁的紅柱,看著天幕百思不得其解。
“爹,這唐玄宗后面怎么變得這樣心浮氣躁?”
坐在石墩上的朱高熾倚著石桌,雙手插袖。
“首先是因為他太急于求成了。”
“唐玄宗已經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他萬萬想不到晚年會出這樣的問題或者說,誰也想不到。”
“畢竟不看歷史,只放在當時的情況下,你能知道割據藩鎮會反叛且敢反叛嗎?”
“那可是盛世大唐啊”
朱瞻基張了張嘴,又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