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明月懸于中天。
城池內,
一根根或長或短、或粗或細的白骨散落著。
零零散散的士兵們席地而坐,抱著膝蓋,目光呆滯。
面前的釜中。
一只手臂隨著滾沸的熱湯起伏。
突地一句聲音響起。
“熟了。”
隨后再次陷入沉默。
噼里啪啦的篝火將士兵們的身影映在城墻上。
身影似張牙舞爪的鬼魅。
每個鬼魅手上都抓著一只手或一只腿在啃咬。
畫面漸漸上搖。
掠過每一座宅子,每一條小巷,每一個角落。
萬家燈火的城池,只剩一片黑暗和死寂。
皎潔的月光漸漸被烏云掩蓋。
似不想再見那一顆顆老弱婦孺的頭顱。
以及大大小小、沾滿血污的手掌和腳掌
太守府。
衣衫襤褸,嘴角腐爛。
張巡緩緩跪下,向西方叩首。
“孤城防衛之計已窮盡,不能保全了。”
“陛下臣,盡力了。”
九月,睢陽糧草已盡,城中雀鳥、老鼠、馬匹,盡皆食盡。
張巡殺愛妾予將士們分食,太守許遠殺奴仆給將士們充饑。
之后,吃人之風在城內蔓延。
先是女子和家奴,之后是老弱病殘。
按照史書說法,那些將死之人知道自己必死,卻都沒有逃走。
十一月初九,燕軍開始登城,城內只剩下四百守軍,都因饑餓與病痛無法行動。
張巡向著西方朝拜,隨后和許遠等人被生擒。
尹子奇聽說張巡每次作戰都會把牙齒咬碎,遂用刀撬開他的嘴巴,發現他只剩下三四顆牙齒。
初十,張巡被殺,終年四十九歲。
南霽云、雷萬春等三十六一同被殺,許遠壓赴洛陽,不久也不屈而死。
三天后,睢陽收復。
睢陽之戰,歷時十月,前后大小四百余戰。
不足萬人之眾,抵擋十幾萬大軍。
斬殺敵將三百、斃敵十二萬人。
在此其間唐朝不斷的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復、準備到反攻的過程。
在睢陽淪落的前一個月收復長安,在睢陽陷落后十天又收復了洛陽,燕軍再也無力南下。
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全仗睢陽堅守十月之久。
大唐。
大殿之內一片抽噎之聲。
“可恨頗為可恨!”
李世民捂著眼睛,咬牙切齒。
至于恨誰
都恨!
恨李隆基放任!
恨李亨行軍緩慢!
恨河南諸郡見死不救!
“忠貞之士不得名節存身。”
“一城百姓不得善終”
緩緩放下右手,李世民赤著雙眼。
“眾卿,朕去去就來!”
張巡的選擇就是標準的電車難題。
跑,死的人更多。
不跑,睢陽必死局。
就人性來看,跑或不跑他都要被千夫所指。
所以,最該挨打的就是李隆基!
潼關不失守就根本輪不到張巡抗壓了。
另
明天兒童節,大兒童請半天假怎么樣?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