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十(5月22日)當繳煙工作結束時,林則徐要求被扣的十六名鴉片商人具結,保證以后不來中國,在義律的提議下,顛地等人皆具結。】
【四月十二(5月24日)義律與最后一批外國商人離開廣州。】
……
天幕上。
虎門上。
一座披著麒麟帳鋪著紅氈的禮臺搭起。
一面黃綾長幡在禮臺前面掛著,威武雄壯,迎風飄揚。
『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
驕陽高掛。
百姓從四面八方圍觀而來,山前山后,人山人海。
在海灘的高處挖有兩個長、寬各十五丈的水池。
池底平鋪石板,池子臨邊的一面有一道涵閘。
在池子的旁邊堆滿了石灰、鹽包和兩萬多箱鴉片。
幾百名兵勇正拿著盛石灰的筐和開箱子的刀錘站在池子的四周。
林則徐站在禮臺上。
他眺望遠方。
港灣里碧波蕩漾,數十艘戰船排成一字形隊列。
掛在桅桿尖端的大清龍旗迎風飄展著。
“奉旨……硝煙!”
身后同樣觀禮的地方官吏和士兵們齊聲高呼著:
“奉旨硝煙!”
呼聲漸漸傳開。
“嘭!嘭!嘭!”
轟隆的禮炮齊鳴!
一些兵勇從后面水溝里把水引入銷煙池內,撒入食鹽,使池水成為鹽鹵。
一些兵丁則開箱取煙,把鴉片逐個切成四瓣拋入池中。
鴉片被鹽水浸透后,再投入石灰。
頃刻間,池子里沸騰起來,而大量的濃煙向上升騰,一些渣滓則下沉。
滾滾的濃煙在虎門海灘上空升起。
……
【二月二十九(4月12日)林則徐在向道光帝上奏報告外商愿意盡數呈繳鴉片時曾建議:“夷人呈繳鴉片如此之多,事屬創見,自應派委文武大員將原箱解京驗明,再行燒毀,以征實在。”】
【三月十九(5月2日)道光諭令表示同意。】
【三月二十五(5月8日)浙江道監察御史鄧瀛上奏,認為所收繳煙土應該就地銷毀,不宜解京。】
【因為,此次收繳煙土數目太大,舟車民夫,耗費太大,不值得以國有用之財,糜之于無用之物。】
【而且,此物易于偷換,遠途輸運,流弊很多,到京之后,即便以大員查驗,亦只能核其多寡,而不能辨其真偽。】
【因此,他建議道光讓林則徐等人,“將起獲煙土毋庸解京,俟收繳完竣,即在該處督率員弁,公同查核,目擊銷毀,以省解運之煩,而早除一日,即可免一日之患。”】
【“且使沿海居民及夷人等眼見銷毀情形,咸曉然于圣天子除惡務盡之至意,益當震懾畏服,不敢復萌故智矣。”】
【道光接受了他的建議,次日即傳諭林則徐等人。】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
【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
【從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十三日(6月3-23日)】
【扣除箱、袋重量,合計銷煙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
【煙土名色,共四種,公班,白土,金,小公班。】
【林則徐奏請道光,每種各留二箱共八箱,建議解京以為樣本,留作各省查拿煙土參照比較之用。】
【其間,林則徐發布告示,準令當地文武員弁、遠近民人及外國商人教士到場觀看銷煙。】
【往觀者如潮,無不肅然懔畏。】
【虎門銷煙完竣后,五月十五(6月25日)林則徐返回廣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