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想知道道光怎么想的了。
因為這樣的朝廷信息差不斷上演,統治者是根本無法全面獲取信息的。
“消息足足一個月才傳遞到北京,英軍早把廈門和定海打了一遍了。”
“關鍵是……”
乾隆深吸了一口氣。
此時英軍正在北上啊!
……
【與此同時,英軍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在攻占定海、設立殖民統治機構后,于六月三十日(7月28日)由懿律率“威里士厘”號等8艘艦艇,駛離舟山,繼續北犯。】
【七月初八(8月5日)過山東半島成山角,晚泊于芝罘島附近。】
【七月初九(8月6日)道光帝收到鄧廷楨于六月二十三(7月21日)發出的奏折,稱其得知定海戰況欲赴浙江,但恐英軍再犯福建,“轉恐首尾不能相應”。】
【道光帝令兩江總督伊里布為欽差大臣,前往浙江主持軍務。】
【同日(8月6日)英軍繼續北航,經大小竹山島、高山島和候鳥島,闖入渤海灣。】
【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二日(1840年8月9日),英國艦隊進泊天津大沽口外。】
……
天幕上。
道光倚靠在軟枕上,手里展開一封奏折。
『天津拱衛神京,已屬扼要之區,且近接盛京,尤為根本重地。』
『欲求處處決勝,時時常勝,臣實不免隱存意外之虞。』
『即如江、浙等省,所恃為外衛者,原止長江大海,今海道已被該夷隨處游奕,長江又所在可通,是險要已為該夷所據,水師轉不能入海窮追。』
『且本年即經擊退,明歲仍可復來,邊釁一開,兵結莫釋。』
『我皇上日理萬機,更不值加以此等小丑跳梁,時殷宸廑。而頻年防守,亦不免費餉勞師。』
『故臣鰓鰓過慮,甚欲就此開導,俾該夷安心回粵,聽候辦理,或可冀圖安靖。』
道光看完奏折,臉上出現一絲意動。
……
【七月十二日(8月9日),道光帝收到琦善關于天津防務的奏折。】
【直到此時,即定海失陷后一個多月,他才發現自己對“夷情”實在是一無所知。】
【便想起幾天前烏爾恭額提到“偽相”文書的情節,作出了一項破例的決定,諭令琦善:
“倘有投遞稟帖情事,無論夷字漢字,即將原稟進呈。”
在天津接受外國人的投書,本不符合“天朝”體制,更何況投書者已有“逆反”行跡。】
【但在此時,道光急欲了解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也就不顧及祖制。】
【這對守成的道光來說,確實是大膽的舉動。】
【然而,因不知道英艦是否會到天津,同一天,他還諭令正趕赴浙江的欽差大臣伊里布,部署了種種了解敵情的手段。】
【從時間表上來看,道光帝依次得到信息的時間與英軍行動的順序,恰恰顛倒,其對策也有不得要領之感。】
【如浙江的主帥,先后有余步云、鄧廷楨、伊里布之三變,逐級加碼。】
【從六月二十二日到七月十二日(7月20日至8月9日)】
【在這整整的二十天內,他才總算是明白了英國已發動戰爭這么一個事實,但仍然沒有弄清楚引起戰爭的原因。】
【當然,在這二十天內,道光帝對“英夷”的基本態度,毫無疑問是主剿的,這也毫無疑問是天朝統治者對逆夷的本能反應。】
【但是,從七月十二(8月9日)道光帝關于接受“稟帖”的諭令,卻成了是清朝決策的一大轉機。】
捋時間線捋的頭暈眼……
明天吧,明天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