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通商之戰。}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面色平靜如水。
鴉片船只一定是緊隨著旗艦而去的。
英軍只要一到廣州,鴉片走私船便會云集黃埔。
至于負有緝私之責的廣東水師……
都被英軍打得聞風喪膽了,也根本談不上什么查禁鴉片了。
現在的問題是,怎么才能保證本土權力的同時。
讓他們去掠奪海外。
乾隆看著通商之戰四字,心中有了主意。
清朝與英國顯然不同。
他們打仗掙錢,大清可不是。
一旦勞師海外,這財政壓力是肯定撐不住的。
除非……有利可圖。
乾隆下意識的摩挲拇指上的扳指。
那就不能要什么臉面了。
……
【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初九(1841年3月31日)英軍統帥海軍司令伯麥乘『皇后』號前往印度,向英印總督奧克蘭請求增派援兵來華。】
【三月二十三日(4月14日)道光帝任命的靖逆將軍奕山和另一位參贊大臣隆文抵達廣州。】
【閏三月十四日(5月4日)奕山收到道光帝4月20日發出的諭旨,命令他“分路兜剿”“抄襲該夷前后路徑,并力攻剿,不使逃遁”。】
【當奕山一到廣州時,義律即向其發出照會,要求其遵守停戰貿易協定。義律本人也多次到廣州探聽虛實。】
【閏三月二十二(5月12日)義律至澳門,向英軍陸軍司令郭富、海軍代司令辛好士發出備戰命令。】
【閏三月二十八(5月18日)辛好士率英軍艦隊,郭富率陸軍,由香港動身,開赴廣州。】
【次日,英艦再次駛入珠江。也在此時,奕山準備對英軍實施夜襲反攻。】
……
{奕山似乎很看重對英強硬的林則徐。}
{在未進入廣州之前,便寫信給林則徐,約他面談問計。}
{4月13日,兩人會晤于佛山。此后,他們在4月15日和18日,在廣州有兩次時間很長的會晤。}
{關于這些會談的內容,史籍上有一些透露,謂林則徐向奕山提出了六條建策。}
{一、設法誘使英軍退出獵德、大黃滘等處炮臺要隘,然后乘機填塞河道,并在沿岸駐扎精兵,構筑工事。}
{二、清查洋面水師船,統一調配以為備戰之用。}
{三、速將各處所存之新舊大小火炮六百余尊調集廣州,逐一檢驗,裝備各營盤戰船。}
{四、“夷船在內河,最宜火攻”,多造火攻船只和木筏等,挑選水勇,乘夜火攻英船。}
{五、“洋面之戰,系英夷長技”,因此需趕造堅固戰船,以資拒敵制勝。}
{六、在澳門等地方,密派干練穩妥之人,探查敵情,以為決策參考。}
……
大漢武帝時期
“林則徐還是切實的。”
霍去病分析著這六條建議。
“他對于敵情的掌握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