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炮臺是當年尚可喜在越秀山上修筑的,這個炮臺可不是為了守城用的,而是為了攻城用的!
當年就有人勸阿瑪把四方炮臺的重火炮全都撤了,全換成鳥銃和抬槍以防歹人利用炮臺攻城。
可好了,英軍直接就在四方炮臺上安放大炮往廣州城里轟擊!
“從上到下,沒一個靠譜的!”
……
天幕上。
北門樓。
將軍站在城樓上,面如土色。
陣陣硝煙伴隨轟鳴而來。
一名老者也在城樓上看著夷兵魚貫而上,所至無阻,莫可奈何。
這時一發炮彈在不遠處爆炸,炸了老者一臉土。
他面不改色,吐掉嘴里的泥巴說:
“他娘的,丑虜要把他老子擊死耶!”
將軍此時才好似夢中驚醒,看向老者問計道:
“楊參贊,如今如何是好”
老者看著遠處的英夷,淡淡道:
“除了議和,沒第二條路走了。”
……
【炮臺失守,廣州城處于英軍南、北、西三面包圍之下。】
【英軍居高臨下,發炮轟擊。珠江兩岸不少店鋪被炸成廢墟,南門外更被嚴重摧毀。城內外的店肆房屋被炸起火,延燒達數小時之久。】
【廣州城內兩處火藥庫也被英軍炮火擊中炸毀。】
【當英軍進攻之際,奕山等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四月初六(5月26日)英軍準備對廣州城發動總攻。奕山當即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赴英國商館,向義律乞和。】
【當天傍晚,義律提出停戰條件。】
【四月初七(5月27日)奕山再次委派余保純出城,在廣州城墻之下,完全按照義律提出的條件,在中英《廣州停戰協定》上簽字。】
【協議規定:三位欽差大臣和所有外省軍隊,限六日內退出廣州城六十里以外。】
【一星期內交出六百萬元備英方使用,在二十七日日落以前先交一百萬元。】
【前條款項付清后,英軍開回虎門以外,并交還橫檔及江中所有其他各要塞,但在兩國交涉各事獲得解決以前,中國方面不得重新予以武裝。】
【賠償商館及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號的損失三十萬】
【奕山于數日之內湊足六百萬元白銀,交付英方以為“贖城費”。從28日起,省外清軍分批撤出廣州。】
【四月十六日(6月5日),奕山、隆文等乘船移赴廣州城西北六十里外的金山駐扎。】
【四月十八日(6月7日)在清方贖城費大體交清后,英軍交還各炮臺,退往香港。】
【奕山等會奏,諱敗為勝,詭稱英軍“窮蹙乞撫”,“只求照前通商”,把賠款則說成歸還商欠。】
【五月二十九日(6月8日)道光下諭:“該夷性等犬羊,不值與之計較”,“朕諒汝等不得已之苦衷,準令通商”】
【實際批準了《廣州和約》】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7月29日)道光帝批準廣東援軍“凱撤”,同時諭令沿海各省酌量裁撤兵勇。】
【至此,清廷調集各省兵丁近兩萬人,耗銀數百萬兩組織的“剿英”戰役,就這樣以無條件向英軍投降而告結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