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憐兒想了一會,便摟著秋月高興的說:
謝謝姐姐!憐兒以后會認真聽話的。
秋月笑著說:
你以后只要不繼續作怪,好好認真讀書識字便算聽話了。
想起了讀書識字背后還有大王的理想計劃在里邊,認真的點頭。
王飽之把今天所發生所聽到的事告訴自己的父親,想聽聽父親的意見。
父親則是聽完兒子的敘述低頭思索久久不語,正當王飽之忍受不了要再次出聲詢問時。
他父親開口道:
你所說的可是是真的?
王博古低頭沉思一會,才又接著認真的說:
大王真有可能是秦王血脈,從他話中所述來看,大王知道一些連書上也沒有記載的王宮秘聞。
這些事不是秦王血脈是無從得知的,其中雖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也許涉及秦王秘聞不便透露,但以大王知道的事可能距離事實不遠了,特別是大王對高門士族和讀書人的猜測。
王飽之大驚,忙問父親如何知道?
父親卻沉穩的說:
在沒有逃出中士進入羌秦之時,王氏宗族就是這樣做的,他們王氏在秦朝之時便是高門士族,在秦朝當將軍的當將軍有王剪、王離這些名將
在朝廷任高官的任高官,家里良田無數,佃戶上萬,到秦國滅亡時,他們不見了。
漢朝建立他們又出來了,又慢慢成為高門大族,他們供養的讀書人入朝為官,護持王家。
他們王氏就是從庶民挑選有潛質的讀書苗子大力培養,如果在培養過程中發現其有不忠于王氏,不聽王氏族長吩咐的讀書人。
便斷絕供應,讓其他讀書人一起群起而攻之,毀了他使他不斷繼續讀書,最輕的處罰就是驅逐出王氏宗族。
為父這些年也見過類似的事件,我們父子逃到邊關也是因王氏族長所逼,被王f氏驅逐出宗族,我們父子現在做農夫也是因為沒有高門士族的供養我們便無法再讀書。
王飽之卻不是很相信,現在家里無人供養,沒有書籍自己不是一樣在父親的教導下讀書識字?
王博古卻深沉的說:
飽之你還年輕!
認為只要能自識其力便能算讀書人,可是你不要忘了,現在就是靠你在供養,為父才有精力把以前讀過的書教給你。
若是為父也像你一樣勞作,哪里還有精力回憶以前記住的書籍。
現在為父已沒有新的知識教給你了,你雖聰明好學,可有多久沒有新的書籍內容讓你學習?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三四代,你的子孫還能學到多少?
還能記得多少?
大王說的知識壟斷便是如此,除了高門士族誰能保存大量書籍?
除了高門士族誰能有力量大批供養讀書人,讀書人其實跟佃戶一樣誰給吃的就給誰種地。
大王看到了被高門士族隱藏起來的真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