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府的餐廳很大,只有矮桌,要跪坐。
離石不習慣跪坐,便讓侍衛把兩張矮桌疊起來,自己則坐在軟墩上,由于自己是大王,自己想怎么坐,也沒人管。
南山子跪坐在自己左手邊,右手邊是一個木匠,就是給離石做搖椅的那個。
由于之前離石與他聊過桌椅餐桌等物的概念,離石趁著上菜上肉的機會與這個木匠又聊起了其他木工活設計。
正聊的舒適,侍衛進來稟告說東海勃州方雄求見大王。
方雄?
沒聽過,離石看向南山子:
你認識不?
南山子很淡定的說:
回大王,此人在儒家頗有名望,但臣無緣得見此人。
此人既然在儒家頗有名望,有何過人之處?
南山子回說:
此人能文能武,自幼熟讀儒家精典,許多儒家精典能夠倒背如流,不愿在東海侍奉鮮卑宇文氏,便舉家逃亡北地。
入羌后又與羌王王后父家理念不合,又舉家遷入北地邊城,在楓葉城也有些名氣。
在漢人庶民中有很高的影響力,為此城主對他也忌憚幾分,輕易不會得罪此人。
離石聽完問了一個令南山子莫名的問題:
那方雄命很硬呀!
舉家逃亡居然還活到現在,真是非凡之人,運氣爆棚。
南山子,你說此人本王見不見?
南山子說:
大王見一見也可,聽聽來意也好。
離石讓右手的木匠往后讓一位置,又讓侍衛把方雄請進來,又有一個侍衛重擺了一桌子飯菜。
不一會,侍衛領著一個寬袍大袖的中年人進了餐廳。
離石仔細看此人,和自己個頭差不多,人比較清瘦,頜下三縷長須,頭發束起來用一個玉冠固定著。
身上穿著寬袍大袖的儒家長袍,人一走動衣服飄飄閃閃的,有點像傳說中的道家人士神仙人物,真是好扮像。
離石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想到自己,長頭發嫌太麻煩,用刀割成齊肩,用獸皮繩扎了個馬尾刷。
穿的一件前世的貼身麻衣,怎么看自己應該是一個胡虜蠻夷,和漢人衣著區別巨大。
穿著樣式更不用說,自己穿的樣式代表貧窮,不文明。
這一對比,離石感覺自己被方雄的樣貌深深的傷害了。
離石現在有點后悔請方雄進來吃飯了,沒事請外人吃什么飯?
這不人家還沒吃飯、沒吃東西自己就先飽了,是傷心飽了,眼神救助的望向南山子。
南山子只是點點頭,看來他沒看懂。
又看看旁邊的侍衛,只有一個像前世什么什么孜的古麗沖自己一笑行了個軍禮。
這是什么意思?
是鼓勵還是鼓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