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從沒有想到鐵鍬軍在荒原上還有這么大的作用?他率領鐵鍬軍輕輕松松的占領這座避虎山,當地胡虜稱之為柴山,山上樹木成林,有各種野果子,有可以吃的,也有許多果子是有毒的。
叫避虎山是因為這座山溝壑縱橫,樹木很密很多,大型的食肉猛獸一般不會待在這座山里,胡虜入侵中原后,騎馬的胡虜騎兵無法在山里追捕漢人,只會守在山外守著,時間長了,當地人就把這座山視為神山,把山名稱為避虎山,都把能逃往這座山,視為逃亡路程上的成功點。
韓擒虎與竇爾墩已經見過面了,他們商量好,由他在避虎山下修建棱堡,構筑基點,以此吸引羯胡前來攻擊,順便囤積商隊運送來的物資和補充的兵器甲胄。
竇爾墩率領鐵甲騎兵游弋在大軍外圍,隨時準備消滅出城砍柴的崔家匪幫的軍隊,或者是想攻擊韓擒虎鐵鍬軍的羯胡輕騎兵。
他們用這個方法先吸引一幫出城掃蕩的崔家匪幫軍,崔家匪幫是軍法官對這支軍隊確定稱呼,這樣的定性意味著這群為羯胡賣命的軍隊,不受大秦軍律的保護,甚至不抓俘虜,可以直接消滅。
這是軍法官審訊崔家軍隊后給出的結論,軍法官認為崔軍匪幫軍已經退化成胡虜,是匪類,不屬于大秦進行歸化的范圍,大秦軍隊若是不斬殺定性為胡虜匪類的人,反而會違反軍律,要受到軍律的追究。
有了軍法官的背書,韓擒虎和竇爾墩都放開手腳,制定了目前執行的剿滅計劃,困死鳳棲城內的羯胡和崔家匪幫軍。
這幾天,大營內又來了十幾個自稱是獵人公會的小伙子,最后還是竇爾墩作保,聲稱這群人和內務部有合作關系,韓擒虎才相信大秦有這么一群膽大包天的人,他們為了掙錢,為了榮華富貴,可以冒著生命危險一搏。
到中原獵殺落單的胡虜,這群荒原獵人的能力經過竇爾墩擔保,韓擒虎當時就萌生了將這些荒原獵人招攬進自己軍隊的想法。
側面一打聽,這些荒原獵人都是軍隊考核不過關的后備伇軍人時,韓擒虎立即打消了招攬這些荒原獵人加入軍隊的想法。
韓擒虎與竇爾墩一合計,便又頒布了清掃荒原羯胡哨探的任務,賞金翻倍,以羯胡哨探的右耳為憑,去內務部交任務領賞金。
羯胡的哨探,每個哨探的右耳上都會穿一個小金環,一般胡虜也是穿耳環的,只有羯胡穿的是金耳環。
有了這些擅長設陷阱的荒原獵人,改變了鐵鍬軍挖陷馬坑的習慣和工作量,這些自稱是獵人公會闖名堂的荒原獵人。
在羯胡輕騎兵出現的道路上,挖滿了可以折斷馬蹄子的小洞,密密麻麻的布滿了輕騎兵可能出現的道路上,他們挖的又快又密。
原本鐵鍬軍就挖有攔馬的長壕,曲里拐彎的長嚎能有效的降低奔跑的戰馬速度,一旦來襲的羯胡騎兵變成了騎馬的步卒,那羯胡騎兵也就不再是威脅,而是戰功,是財富。
原本這些長壕也限制了鐵甲騎兵,現在有了荒原獵人挖的陷馬洞,這讓韓擒虎的防御更靈活和有效,害得竇爾墩的鐵甲騎兵也不敢騎著馬到處亂跑。
這段時間,闖名堂已經獵殺了好幾百的羯胡哨探,鳳棲城的羯胡再也不敢出城巡視了,人數少了有荒原獵人獵殺,人數多了有鐵甲騎兵突襲圍殺。
這讓城內的羯胡很糾結,最后,他們就窩在城里不出去,派小股的崔家匪幫偽裝出城,即使是這樣,也是出去十個回來二三個,甚至是一個都回不來,最后竇爾墩的鐵甲騎兵也清閑了下來。
這些闖名堂的荒原獵人不愿意在軍營里駐扎,在工地旁不遠處的一個山凹里,挖了一地窩窩做為他們的營地,一旦獵殺了羯胡哨探,便在營地內生起大火,又是烤肉又是喝酒,鬧哄哄的,韓擒虎去過一次荒原獵人的營地后,便慶幸這些人沒有在軍營內駐扎。
反倒是竇爾墩和那群大個子,與荒原獵人混成一片,聽說那群大個子經常拿戰利品與荒原獵人換烈酒喝,這種烈酒是獵人公會特供的高度烈酒,主打的就酒勁烈度數高,荒原獵人最喜歡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