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知道,由于見識的原因,一個生存在農業社會里的人,是無理解和糾正要推動進入工業社會人的思維和行為。
原本被他寄予厚望的儒家,現在在還沒有進化成熟,連個詩詞都沒有進化出來。
想想儒家是從代表文化巔峰的唐詩宋詞出現后才成熟起來的,又經過上千年的積累沉淀。
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氣歌》、才有了岳飛的《精忠報國》、《滿江紅》,這些都是儒家展成熟后才發展出來的。
可是現在呢?最近的唐朝,也是二百年后的事情,自己難道要活到兩百年后,去和那個時代的儒家的交流?
而且,唐朝只是儒家文華發展的開始,儒家想要執政、治理天下,那又要等到五百年之后的宋朝,那時候,是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儒家最美好的時光。
五百年,又是五百年,自己是穿越者,又不是長生者,難道要在物質世界去學始皇帝去求長生?
這么扯蛋的事情,自己怎么可能去做?
怎么會去做?
再說,自己明顯知道的歷史脈絡,這個世界上的漢人,能不能象主世界的漢人一樣,雖然磕磕絆絆歷經磨難,最后重新崛起,站在世界民族的第一梯隊?
離石讓秦黑重新入坐,又對一臉坦然出塵神情的方雄說:
方愛卿!你這件事情辦的非常不錯,你可能不知道,你讓人編寫的《大秦紀年考證》,對本王,對大秦有著非常常重要的見證意義。
今后,你負責編寫的這本《大秦紀年考證》,將會做為大秦官方唯一的一本年代史記傳誦天下。
你盡量多招募一些讀書人,將年代史書細化,里面要填充大量每年發生的大事件,讓內容豐滿起來。
離石揉著眉心,接著對方雄說:
方愛卿!這數百年的天下紛亂、胡虜肆虐,這些年發生了許多人間慘事,一千六百萬北方漢人喪生在胡虜手中。
我們不能把這一切一筆帶過,讓許多的漢人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掉,只記錄那些名門世家,只讓他們可以在史書中繼續存活下去。
方爰卿!這樣不公平!
方雄嚅囁的說:
大王!這件事若是按大王的諭旨去辦,實在是有難度!
方雄見離石并無反應,又接著說他自己的顧慮。
大王,現在我大秦正處在崛起的關鍵時刻,大王在民間的聲望越來越高,大王若是在大秦紀年中詳細記載這些數字。
恐怕會引天下萬民共同仇視胡虜,要求大秦為死難者報仇,這樣官府就會有很大的壓力。
可是,現在胡虜人口依然眾多,我大秦自然不懼胡虜,但是大秦一旦如此做了,必然引起胡虜的激烈反應,有可能再次導致五胡聯合起來,共同攻秦
再說,大王制定的一年到二年內吞并大魏的國策就會受到影響,大魏若是抗拒我大秦的吞并,大魏人口有五六百萬,又離我大秦太近,實在是有些棘手。
最后,我大秦統一天下的時間已經近在眼前,若是詳細了記載胡虜入侵中原,數百年殺戮了多少漢人,那我大秦統一天下后,又怎么彌合漢人與胡虜,漢人與混血漢人,北方漢人與南方漢人之間的裂縫?
離石贊的沖方雄點頭,方雄現在可以從天下統一后的角度看問題,看來方雄的思想成長速度很快,離石耐心的對方雄說:
首先,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家,是祖宗留給我們的。
其次,胡虜是闖入我們家園的強盜,并不是我們邀請的客人。
最后,我們要后人記住這個教訓,至于闖入的胡虜,要是他們能從勞改營中活著出來,我們就可以接納他。
拒絕勞動改造的胡虜,一律吊死,挖坑埋了。
歷史必須有記憶,我們大秦不能掩蓋歷史,更不能讓歷史重演,那些已經死了的平民也是我大秦的臣民,不能讓他們白死了,讓他們死的悄無聲息。
他們在本王的眼中,不是荒野中的野草,不是爛泥塘中的爛泥。
他們已經死了,本王就絕不能讓他們就這樣憑空消失掉,本王必須把他們活過的證據記錄下來,哪怕無法記錄下他們的姓名,最少要記錄下死難者的人數。
至于方愛卿擔心引發胡虜的激烈反應,這點你完全不用擔心,也許胡虜也會記仇,本王也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對有激烈反應的胡虜都斬盡殺絕,讓他們活在大秦的史書中,本王絕不會將仇恨留給后世子孫。
至于你擔心的大魏,本王還是那句話,有賬慢慢算,棒打出頭鳥,你也許認為胡虜人口多,可是一干二百萬人口與十五六億人口相比,就是將他們全殺了,本王也沒有心理壓力。
離石暗想,被西方人殺掉的瑪雅人,那可是八千萬人口,一、二千萬的胡虜與太陽帝國比起來,也只是一個小數字而已,也沒見殺光他們的西方人有心理負擔。
離石又說:
最后,就是你說的北方與南方裂縫的事情,等本王的鐵甲巨艦和炮艦造出來后,那些南人若是還想挑事,本王就將他們全送到荒島上去,讓他們去和野人玩荒島求生。
方雄見大王主意已定,只能改天再勸,他認為殺上千人恐有傷天和,也會影響到大王的心智,他又問:
大王,那大秦紀年史還要起到什么作用?微臣好按大王的旨意去辦。
離石欣賞的點點頭,對方說:
“統一精神、凝聚意志”,這就是紀年史要起到的作用,要通過紀年史告訴所有秦人,現在可以放下仇恨,但是不能忘記仇恨!
讓本王臣民的思想盡量統-,為準備邁入工業化做好思想上的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