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標準件澆筑過程中,使水泥預制件可以像秦弩一樣,可以互更互換,而且這些水泥預制件還涉及到,承重、體積、自重、通用等等方面!
而且,大量精細的量具,讓建筑業可以進行模塊化建筑,可以將龐大的建筑分解成無數的小模塊,等模塊澆筑好以后。
再將他們組合起來,這樣就可以建更高、更大、更復雜的建筑。
水泥可以這樣做,那鋼鐵呢?
墨家工匠早就想到了鋼鐵如果能像水泥預制件一樣,那以后大秦就會有更高、更堅固的建筑,建造速度也會變得更快。
現在有了百噸的蒸汽鍛打機,就說明蒸汽機可以為鍛打機提供鍛打的動力,而且可以慢慢造出百噸鍛打機,甚至千噸,至于萬噸嘛!
只能等進化到內燃機誕生以后,用內燃機發電,進入電氣化時代才有可能造出萬噸以上的鍛打機。
想到從蒸汽機進化到內燃機要需要一百八十年,在這個世界即使有他預知性的指導,那也不可能在一百年之內進化出內燃機,至于電氣化,那更是癡心妄想。
離石把想法從幻想中拉了回來,現在還是想一些靠譜的思路。
首先應該將十噸鍛打機升級到百噸,至少升級到五百噸的鍛打機。
現在就是煅打出合格的薄鋼板,把它們煅造成合格尺寸的拼接船板,再制造出合格耐用的大型鏍絲,用縲絲把鋼鐵船板固定起來,等鋼鐵船殼造好后,再安裝上蒸汽機,讓它為鋼鐵船提供動力。
讓船真正告別風帆動力時代,這里面牽扯到大量旁門知識,自己又對具體的蒸汽機使用細節也不是十分清楚,這需要這個時代的本土科學家的智慧。
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光是造鋼鐵海船,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分門別類的對涉及到的每一門科學,都鍥而不舍長期進行迭代研究,這才是科學家應該辦的事。
那時,他提出點子,提出創意,而公輸剪就可制造出他所需要的東西。
這種科學家種子,他現在正好有一群,離石想著,他必須將墨家也拉到自己一邊,讓其中有真正效忠自己的墨家工匠形成一個團體。
把他們培養起來,讓他們和公輸三人一樣,隨時可以為自己服務,而不至于培養出白眼狼。
這件事情,看來要召集墨家工匠一起商議一下,成立了一個科學家的組織,用組織控制住未來的科學家,組織模式可以仿照蓋世太保的組織體系,學習項目就是基礎科技。
讓墨家現在就進行科學技術積累,進行技木儲備,為了攏絡住墨家工匠的人心,離石便想起了綁定未來科學家的利器。
大秦專利法,專為墨家工匠設立的律法。離石可以肯定有了這部律法,可以讓墨家工匠放心的,沒有后顧之憂一心撲在基礎科學研究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