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一模一樣的坐鐘,就是老式坐鐘放大一倍的樣子,有四十多厘米大小,沒有外殼,能摸到表盤上的黃銅指針,能看清鐘表內部的結構,鐘表內大大小小有五十多個齒輪。
鐘表內的零件是用黃銅做的,黃銅金燦燦的正閃著金色光芒,就像整個鐘表都是金子做的,看著就顯得華貴無比。
它們相互咬合著轉動,發條、擒縱控制系統、指針、傳動上發條裝置,居然還有游絲,少了最原始的鐘擺重錘提供動力。
這些機械表具備的東西,它都有,特別是游絲他是怎么做出來的?
想想奉先是他的王牌工匠,弄出游絲便不顯得是什么奇怪的事,離石對蘇頌和郭奉先有些佩服,他們真是這個時代的驕子。
只要給他們打開一絲科學的門縫,這些工匠就可以鑿開縫隙,在科學的大門上開一個大洞。
離石決定,找個時時間他應該去墨家草堂,多和那些工匠聊一聊,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和他們多講講,就當是閑聊。
讓他們的視野更廣闊一些,讓他們站的更高一些,那么多科學巨人的肩膀足夠站下整個墨家的精英工匠。
離石想到興奮之處,又忍不住念了一句“往事越千年!…只爭朝夕!”,有了鐘表,就能準確的掌握時間。
雖然它們只有計時功能,其他功能全都沒有,沒有小鳥從坐鐘里面跳出來按時報時,還是做的有些粗糙了,也沒有裝飾用的外殼,齒輪還是黃銅做的,完全體現了前世土豪的風格。
不管它外貌做的有多丑,只要他具有鐘表計時的基本功能,都可以讓他變的精美起來,哪怕是黃金做的鐘表,也是可以的。
離石立即批準了公輸剪為蘇頌頒發的國匠任命書和一萬金幣獎勵的申請。
就這樣,默默無聞的蘇頌突然就因為一個木質鐘表,一躍就變成了大秦國匠。
就是這個墨家奇人工匠蘇頌制造出來的最原始坐鐘,離石和墨家共同成立大秦共濟會之后,就被墨家工匠邀請去墨家大學的建筑工地,參加了幾次座談會。
墨家大學已經在背靠北山的荒原上開始興建了,由于墨家急迫的想知道,科學世界的發展大方向,他們好在其中選擇一條自己擅長的道路去走。
于是用半天時蓋了一座類似杜甫草堂的木結構水泥預制板搭建的大屋子,由于時間太緊,屋頂都是用上好的茅草裝飾屋頂,臨時起名“墨家草堂”,招待他們的大王和墨家門徒一起坐而論道。
就是那次,這名勉強參加墨家草堂座談會的普通工匠蘇頌,他異軍突起,在座談會后便完善了他的木質座鐘,在離石宣布大秦工匠所有創造發明都會受到大秦專利法的保護,當蘇頌了解這些后。
他在會后立即找到公輸剪王匠對他的制造發明進行鑒定,公輸剪在拆了裝、裝好又拆好幾次之后。
便給蘇頌簽發了國匠級發明制造證書,并說她會以最快的速度,將座鐘按比例用黃銅原樣打造一個一模一樣的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