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川府騎馬再向東直行二十天,就到了藏馬谷大營,繼續向東二天后就可以到王城,由王城出發繼續騎馬向東,三天后就到了王城邊界陵堡控制的范圍。
出了棱堡范圍,又是荒原,是胡虜放牧的牧場,由于荒原太大了,荒原的上路,是大秦以前修的馳道,剩下的就是胡虜牧人放牧時踩的小路,現在官道只有兩條,還是我大秦修的,只能從王城通向棱堡控制范圍內各個村鎮。
其余地方都是些小路,只能讓騎兵行走,大秦馬車在小路上行走有些困難。
荒原,這些地方地勢平坦,偶爾可以見到土丘,除了中部的這條齊天山脈,中原沒有什么更高更大的地勢了,這個北端起始處就是避虎山,這個中部最高最大的山峰就是中原最出名的天都山。
這條山脈的尾部就是王屋山,這里山峰眾多,小路、盤山路特別多,好多漢人流民就是逃入這些小山里,躲避胡虜的劫殺,得以幸存的。
大王,如果羯胡和鮮卑奴想要進攻我大秦王城,除非大魏也參與胡虜的串聯,羯胡和鮮卑奴只能有一條攻擊王城的方向,只是詳細的進攻路線還不好確定!
末將制定了三套作戰方案以供大王參考。
方案一、讓風凌渡的三萬軍隊攻擊虎牢關的李柄輝,牽制住虎牢關的二十萬大軍,防止李柄輝回援大魏梁城,
天門峽的二萬軍隊攻擊殺虎口宇文伐的二十萬鮮卑軍。
秦劍用八萬秦軍重新圍困梁城,防止大魏也出兵攻秦。
王城集結所有軍隊,湊夠十萬軍隊開向東面新修的棱堡城博望城,與東部的三萬軍隊匯合,召喚竇爾墩的二萬鐵甲騎兵回博望城協助守城。
參謀部判斷,在損失三成大秦軍隊的情況下,可以頂住胡虜的攻擊,后面胡虜應該再沒有力量攻擊大秦王城了。
方案二、與大魏結成黃金盟友,南面的軍隊只監視警戒大魏,向草原上的乃蠻帝國求援,讓他們派二十萬騎兵進關,協助大秦在博望城頂住胡虜六十萬聯軍的攻勢。
方案三、第一……
離石打斷岳天養繼續匯報作戰方案。
離石發現參謀全程基于常識考慮,都沒有將火藥包和散彈火炮的戰斗力,計算到這次戰斗中去。
防守多于攻擊,參謀制定的計劃更偏向與胡虜對峙,這樣可不行。
離石雖然不懂軍事,但他知道胡虜的性格與前世的西方殖民者類似,只有在第一次將胡虜的優勢兵力打掉,才能真正遏制胡虜繼續進攻。
參謀可能也擔心大秦軍隊人數太少,信心也有些不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