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發現的情況匯報給了內務部,等待大王回復后再處理兩姓,最后,他等來了大王的簡單的回復,讓他看著辦,只說了一句,“今日誰與吾浴血,便是同袍!”
沈大亮只好將嬴、羋兩姓部落所有頭領全部囚禁在潼關古道山里的秘密山堡內。
對于羌胡其他八姓部族,步姓,布姓,李姓,黃姓,金姓,許姓,趙姓,胡姓,他處理起來就沒有那么顧忌。
他將八姓部落頭目全部秘密處理掉,又將八姓打亂居住,將他們的部落軍整編重新劃分,將十萬投降的部落軍去弱留強、去掉獨子,重新進行軍紀、隊列訓練,申請軍部把部落軍列為乙等部隊,物資供應和士卒的俸祿由后勤部統一發放。
重新整編后,將這些部落軍全部派往西域,增強西域方向的兵力。
將沒有加入軍隊的羌人全部重新培訓,每一百人設一個百夫長,一千人設一個千夫長,百夫長和千夫人由羌人平民推舉,蓋世太保審查后,由大秦官府任命,萬夫長由大秦內閣任命。
沈大亮向內閣申請向羌人地區派遣官吏,進一步改造羌族,讓羌族認同大秦官府的統治。
教育部首先做出反應,他派出精兵強將全面開始教化羌族人,許多讀書人因此找到了人生奮斗的目標,認為這是另一種的開疆拓土,是圣人口中說的教化天下。
他們到了十二塢堡后,就開始了大秦文字、拼音和官話的普及,這些讀書人把大王的說話聲,定為官方語言,羌人必須至少掌握官話,本民族語言可以保留愛學不學,既不鼓勵流傳,也不限制流傳,就看誰的使用頻率高,誰能存活下來。
大秦民間商人是第二批趕過來的人,他們帶著豐富的商品,讓羌人快速忘了前一段時間的血腥動亂,那些新任的百夫長、千夫長發現他們沒有了羌人貴族老爺,他們可以生活的更好、更自由。
第三批,趕到十二塢堡的就是農業部官員,他們到十二塢堡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士地和山林全部收歸大王所有,不允許自由買賣。
又將這些土地租給愿意種地的羌人,官府提供種子、農具、大牲口、水利設施等等,只征收地里產出糧食的三成,其余都歸種田自有,將一部分愿意種地的羌人攏絡住。
第四批,就是工部的官員趕到,他們來到十二塢堡就開始招募,剩下不想種地的羌人,招募他們開始興建各種種工?,又開始在鄰近大涼的邊界區域開始修建棱堡。
去胡化運動很快大范圍在羌人區域內展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