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游宮車離開殺虎口后,離石從碧游宮車里看向虎牢關方向,那里全是一片麥田,麥子也快成熟了,大群的漢人在地里給土豆田做最后的拔草、松土。
繼續向南,離石終于發現了大量的水田,里面種植著水稻,灌溉水渠修的到處都是,好在這條通往天門峽的官道,是大秦后來修的,大秦在離石的影響下,最喜歡干兩件事,一件是修又寬又直的水泥路,一件是澆筑水泥棱堡。
大秦官吏每年考核,只要做好這兩件事,最少可以確保年終考核及格,如果不出人命官司或是貪污受賄等腦袋抽抽的亊,就可以繼續當官為大秦執掌權柄。
在這種路兩邊都是水稻田的官道上奔行,速度就不要想了,禁衛軍提前跑到前方,禁止馬車和行人上路。
這是沒辦法的事,這條官道修的雖好,也只有六米寬,而碧游宮車寬就達到五米,會車或是錯車都不可能,只能提前封路。
在天黑前碧游宮車終于抵達天門峽,宇文大石率領所有匠迎接離石,并向他稟報:
大秦海軍少將霍光明,他試乘剛下水的銅皮底艙海船去風渡試航,明天才能返航。
離石能猜出來,這是麾下為了確保航行船只的安全性,先駕船航行一圈,順便親自察看航路。
離石便安心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清晨,他和春花、公冶長正在吃早餐,霍光明就趕到了,在與離石又吃一點早餐后,他便邀請離石去看新海船鸚鵡螺號。
眾人走到天門峽碼頭,只見碼頭上停著一艘66米長,13.5米寬,二層8米高的龐然大物,它有一個主帆,兩張副帆,一張在船頭,一張在船尾,同時這艘船多了很多的船繩索,這些繩索張開便是好幾張的三角帆。
鸚鵡螺號船員100人,士兵300人,剩下的都是貨物。
霍光明向離石和春花介紹到:
大王、春花部長,這艘船是我大秦最新的科技產物,它的龍骨是鋼鐵一次性鍛打制造的,它用了我們大秦天門峽造船廠剛研制成功150噸蒸汽鍛打機鍛造。
有了它,讓我們天門峽造船廠可以造出更大的船只,造平底船和小型漁船速度更快,而且現在的鐵殼子船也與半年前大不一樣了。
它的船底是薄銅板包裹簿鋼板二次粘合成船底殼子,讓蒸汽起吊機吊起船殼子在干船塢里建造大船。
在船底造了許多密封鐵盒子,增加船只的飄浮能力和載重能力,現在光是船殼子就重40多噸,在裝上其他東西,一條船下水就已達到80多噸,這條船下水后還能裝載400噸貨物,而船只吃水卻只有4米,船舷之船頭、船尾還有二層木樓。
在順風條件下,可以達到每小時十五公里,非常便捷,主要是它的運載量要比重型馬車更能運載,又不需要消耗馬力。
在霍光明的引導下,碼頭新設計的起吊機械將碧游宮車吊上“鸚鵡螺號”,這是霍光明仿照《海底二萬里》的取的名字。
鸚鵡螺號共載了離石、春花、公冶長、嗷嗚和500名裝備遂發槍的禁衛軍,10門小炮,等所有人和物資登船后,又減少船上300名士兵人數到100名,駕船的船員人數沒有減少,便準備開始升帆向風凌渡航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