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第一波大洪水,隨后連續十天大雨,由于優良的排水系統,沒有形成新的洪水或是積水,再加上大秦內閣反應迅速,應對災情策略得當,讓大秦境內沒有因洪水、大雨引發恐慌和騷亂。
這場百年難遇的洪水對大秦造成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能救的人已經救了,不能救的是實在沒有能力救。
而南方就不一樣了,南方山林多、溝壑起伏到處都是,平原產糧地區也是大面積的,這次洪水來的太突然了,又是夏收后人們思想上最松懈的時候發生。
洪水對南方糧食的產量沒有什么摧毀,只是突然暴發的洪水對住宅和人員物資的損毀非常嚴重。
南方人口居住的非常稠密,好多人在睡夢中就被洪水卷走,能逃過洪水沖刷而活下來的人非常少,還有就是極有可能影響接下來的秋耕。
好在南方大齊還有七個最富饒的郡地勢較高,居住了更多的人,從整體人口損失上看,南方大齊已經躲過了一劫,可是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二次大洪水,至少雨季的高峰期還沒有到。
南方大齊在天文觀測方面也有高人,雖然不能像前世那樣準確預測天氣,可也能大概預測出秋季還會有大量降雨,會不會像今日一般形成洪水,誰也不能保證。
總之,這次南方大齊受災嚴重,為了應對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洪水,大齊朝廷被迫放棄了救援幸存下來的災民,他們考慮的是,要將珍貴的糧食,儲存下來以應對接下來更險惡的局勢。
年輕的大齊皇帝司馬睿心系他交納賦稅的農夫,又在儒家謀士的獻計下,終于寫國書向大秦求援,司馬睿請求大秦打開南寧城和風凌渡兩處關口,有限度的接納大齊災民,并請求贈送一批物資,以解南方災民的燃眉之急。
這封國書送到王城后,由于離石正在東海三郡巡游,大齊使者等不及離石回來,便請求大秦內閣做答復,此事大秦內閣經過商量,最終答應了大齊所有條件。
誰知短短十天從南方大齊有組織驅趕到大秦帝國境內500多萬災民,這時大秦內閣才知道好心被人利用,只要是大秦官員都能想明白,這事被大齊暗算了,一個應付不好大秦就會有大麻煩。
10天之內突然涌入大秦帝國500多萬災民,如果處理不好,這是比胡虜攻擊帝國更險惡的局勢,而且是在文官掌權時做出的決定,這讓內閣倍感壓力。
大秦官員已經習慣使用數字統計工作成績,結果負責涌入災民登記的官員發現,短短十天從御北城涌入帝國南寧城的災民,達到200多萬人,接納災民的帝國官員將這一情況緊急上報內閣,內閣收到兩份接納地點的求援報告,將情況一匯總,即使是傻子也知道被大齊暗算了。
特別是風凌渡上報的情況,內閣及時做出了調整,又將許多還沒有培訓完畢的官員派往風凌渡。
而風凌渡,被洪水沖刷后,風凌渡河面又變寬十多里,洪水還沿河道沖出出海口,將岀海口沖刷了-遍,幸好莫國匠當時將造船廠沒有選址在出海口,現在造船廠只能慢慢修。
而黃河河面因為洪水擴寬達六十60多里,風凌渡接到內閣命令后,就調集所有鐵殼子漁船,在河面用鐵殼子漁船搭起了長長的浮橋,讓短短十多天接納了三百萬災民。
突然接納這么災民,風凌渡根本承受不了,風凌渡還察覺到涌入的災民中間好像有人在組織鬧事,于是在向王城求援的同時采取果斷措施抓捕了組織鬧事的人,然后停止了繼續接納災民,等待內閣的回復。
在接到回復時,就等王城繼續派來官吏,以便管理已經涌入的災民,若是不盡快將這些災民管理起來,安寧的大秦立刻會變成混亂之地。
風凌渡官員每天看著對面災民哀鴻遍野,饑民處處都是,這種情況讓官吏不寒而栗,在看看風凌渡若不是勉強能供應災民的吃喝,也會變成南面一樣的人間煉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