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離石非常不習慣,話題不能由自己掌握,總有一種被人詢問的感覺,沒有互動的樂趣。
離石暫時放棄與董夫子繼續聊天,要是想知道三四十年以前的舊事,再與董夫子閑聊,想到這里離石住口不言,光顧著自己喝茶讓大廳里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
這時了解離石性格的春花開口對董夫子說:
老先生,這廬江郡有幾個大的世家?
你們董家在這廬江郡勢力如何?
董夫子就像講故事一樣,回答春花的提問:
春花娘子,這南方共有七大世家,靠近海岸四家,分別是桓家、韋家、謝家、盧家,稍靠內陸就是蕭家、司馬家和內附的姚家。
春花娘子,這廬江郡緊挨著南昌郡和建昌郡,單說廬江郡有些不妥,因為這三個郡的三個世家是早就結盟的世家。
單說一姓世家可能給賢弟帶來誤判,這三個世家就是廬江桓家、南昌韋家、建昌謝家,這三家在五十多年就結盟互保,以對抗蕭家、司馬家的侵占和擠壓。
更南邊的盧家挨著大海,一般世家不敢向那里滲透發展,盧家似乎也志不在內地,全力發展鞏固盧家本地勢力,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王國,司馬氏也能力去約束盧家。
而姚家是從大涼叛逃投靠大齊的蠻夷,他們姚家因為舉族內附,在先皇的……前朝皇帝的恩賜下才改姓姓姚,為大齊鎮守西部與大涼交界的邊州。
在大齊皇帝的扶持下才擠掉以前的崔家,崔家在留在北方的支脈自從被大秦剿滅,南遷的崔家主脈也突然的日漸式微,被姚家后來居上,崔家的排名就被新崛起的姚家取代。
而董氏因為為兄的存在,得以幸存,沒有被桓家吞噬,現在勉強擠入中世家行列!
這時,那個借機給董夫子倒茶的小娘子站在他的身后,聽到董夫子這樣說,開始輕輕的替董夫子捏肩。
董夫子卻皺了皺眉接著說:
世界上本就是這樣,大世家不停吞噬中小世家,以保證自己永遠強大下去,中小世家通過彼此彼此間的不停吞噬,讓自己不停壯大下去,直到讓大世家也不敢吞噬,反而被他們吞噬為止,人口、田地、糧食就是世家永遠的追求。
在這個過程中間,誰都不敢停下吞噬的步伐,眼前這些小輩不知道其中世家吞噬的殘酷和真.啼.。
為兄活了九十多歲,這種情況見的太多了,這些年許多昔日驕橫跋扈的世家早就這樣煙消云散了。
世家壯大到最后就會變成門閥,而變成閥最終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被新晉升的強大世家吞噬掉;
另一條就是推翻朝廷,讓門閥掌握朝廷。
而門閥造反成功變成朝廷、變成皇帝后就要反過來抑制世家、門閥的膨脹,防止他們壯大后吞噬自己,這才有當初司馬睿的抑制土地兼并,才有今天的蕭氏取而代之。
董夫子望著兒子董良舉說:
良舉!你白活了這些歲月,你的學識偏的太遠了,你還是安心在家讀書、打理白鹿書院吧!
接下來又說:
董氏以見聞學識屹立世家之中,但又遵從世家一般的小規矩,所以董氏的實力雖然低微,不謀求向其他世家一樣不知節制的向前發展壯大。
這也是廬江桓家能允許我們董氏安然辦學在廬江郡存在下去的原因。
董氏在廬江灣有一個捕魚小碼頭,能勉強煮一點海鹽,補貼一下入不敷出的董氏。
唉!董氏再小心,也架不住周圍涌入投效的破家富戶和難民,被動壯大也是一種罪過。
廬江郡周圍的田地大多是桓家的,董氏僅憑現有的田地,實在養不活涌入投效的難民,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