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得知離石惹了天師道,為了巴結離石,他就將董永送給離石當護衛,讓董永在董氏后山,白鹿書院后院,替離石巡山警戒。
董永剛出現在白鹿書院后山,就被同樣肩負巡山任務的嗷嗚發現,他們兩個斗了半天,誰也奈何不了誰,最后還是春花及時出現,才制止了雙方的火拼。
現在嗷嗚隨著智商的增長,嗷嗚把春花升級到第二個小主人的地位,對她的話非常聽從,才放過了繼續與董永糾纏。
而董永在公冶長的翻譯下,才知道要想獲得到嗷嗚的諒解,就必須隔幾天就為嗷嗚抓一些活的血食,嗷嗚才允許董永自由的,長期在白鹿書院后山范圍內出現。
董夫子現在給離石劃分了三千戶佃戶,一萬多人口,原本依附他們董氏的佃農,現在全變成了他的佃農,說的好聽是向他投效,表示投靠之意。
實際上他是讓離石替他養活災民,現在南方大面積的鬧饑荒,主要是平民鬧饑荒,世家家里仍然儲存有大量糧食,只是世家不愿意無償拿出糧食賑濟災民。
而且南方不止產生了災民,還因為戰亂又產生了幾百萬的難民,但是各處的世家都在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以期能在亂世來臨前保護家族,也趁亂兼并土地吸納人口。
這些災民的產生都有世家參與有關,世家一邊高興的提高地租,兼并能兼并的所有土地,更換掉原來的佃戶,換上新的佃農,更換下來的佃戶就形成了新的災民。
南方同樣遭受饑荒和戰亂,應該說產生的難民更多才對,可是有了世家的參與,讓新產生災民人數反而少于洪水產生的災民人數。
有些小世家不愿意為大世家當佃戶或兵卒,他們逃向世家不愿意輕易得罪的廬江董氏,競一下涌入廬江郡-百多萬難民,其中還有少量具有識識水平的小世家和富農。
這些涌入廬江郡的小世家和富戶,基本上就是沖著儒學宗師董夫子的名望而來的,其中大部分難民幾乎被桓家吞并了。
董氏田產有限,又不善經營之道,面對沖著董夫子名望而來的難民,他實在拒絕不了,只能推給離石一些,好讓董夫子能成全他仁義名望。
為報答離石的仁義之舉,防止離石不理他的訴求,董夫子以白鹿書院山長的權力,聘請秦離石為白鹿書院的供奉教授,正當離石摸不著董夫子的目的時。
董夫子為離石出謀劃策道,他認離石求學只是兼收并蓄的一種手段,真正應該去做的是加快傳播統一思想,而傳播統一思想最快的方法,就是在白鹿書院開壇授課。
教授出更多與他有一樣思想的年輕人,任用、扶持他們,讓他們去把統一思想傳遍南方,那樣不是有更多的人去幫他實現大一統?
董夫子的跳躍式思維讓離石佩服的五體投地,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他打算將董夫子任命為大秦統一天下的總規劃師,反向綁定董夫子,而他也過過當教授講學的癮,決定傳播大一統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