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石想起了前世的演講技巧,他故意沉默了五分鐘,就在眾人不知如何時,離石開口說: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離石背完這段早就準備好文章第一段,然后開始從人類社會演化開始講起,由于他的世界觀早已經形成,前世雖然思想繁雜,可是社會秩序演化的規律早已經成功總結,許多前世常識性的認識,放在這個異世界就變成震聾發饋的警世之言。
從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講起,奴隸社會的周朝,封建王朝的秦漢,還有對比封建社會稍微先進資本主義社會演化的推測,最后終點就是世界大同。
離石越說越順溜,但他說的是平民都能聽得懂的白話文,雖然說的很有道理,卻讓十來個自小就學習詩、書、經、典的讀書人接受不了,只是鑒于離石的身份,他們不好中途離席。
但從其他學堂里跑來幾個二十多歲的年輕讀書人,只是離石講述的太過驚世駭俗,離石一時講的高興,就開始又扯到精神信仰上,當說到人要活的有意義,不在世上白活一回,就要樹個做人做事的信仰,又講解了信仰含義,用直白的語言解釋。
離石用一種深沉的聲音就:信仰就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
而儒家至圣先師就是這樣的人,但信仰又要防止盲從,選擇其中最合理的標準而奉行,而這個標準就是至圣先師所述的大同,正所謂“擇其善而從之!”。
要身體力行,學以致用,儒家讀書人要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狀態面對這個混亂無序的世界,要建立大同世界。
常懷“大道之下,天下為公!”的思想去踐行!
常常思索人為什么而活著?
思索一下什么是價值?
思索一下要怎么活著才有價值?
離拋下這幾個問題,就不管不顧的徑直離開,走出課堂后深深吸了一口氣,等春花從后門悄悄離開,離石就上前拉著春花的小手向山上走去,等兩人登上山脊就見嗷嗚正在逗弄一只快被嗷嗚折騰快死的野山雞。
離石放開春花的小手,上前撿起那只幾乎死了的野山雞,一腳踢開嗷嗚,轉頭對春花說:
今天高興,我給你做火鍋吃,昨天霍光明競然找到了香料島和野山椒,聽說過麻辣火鍋嗎?
那是天下美味,嗷嗚!去把公冶長馱回來,讓他削羊肉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