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絕不能讓世家門閥復蘇,他記得前世封建社會之后就是資本社會,再往后就有可能是大同社會。
大同社會他也向往,但目前最有可能實現的就是努力努力先踏入資本社會,至少資本社會對人的控制和摧殘要比封建社會少的多。
“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這才是離石熟悉的社會形態,要建立這樣一個社會不比建立一個封建王朝更有穿越成就感?
而且對資本家的剝削他也最熟悉,那時有他站在幕后,也許能將資本家的剝削程度降到最低。
更何況,封建和資本能夠完美融合,這也是有成功經驗可以學習,離石知道他沒有創新的能力,摸著石頭過河的偉業,他可不敢去干。
現在趁著這個空檔期,讓儒家在資本的世界中發揚光大,也許會創造出不一樣的世界。
他不懂社會進化的細節,但是幾個進化階段他還是了解的,奴隸王朝、封建王朝、資本王朝,接下來會不會是大同社會?
不像以前穿越的前輩,穿越后只將他自己當皇帝做為最高奮斗目標,把社會變革的責任甩給后世子孫,埋下許多不確定性。
離石認為,他應該學習美利堅,把國家發展成世界帝國,在掌握類似核彈的大殺器后,到時若是漢人建立的國家受到威脅,就按下按鈕引爆核彈,和敵人一起玩蛋共赴黃泉。
像某位憨憨說的那樣,既然我都沒有了,那要這個世界有什么用?。
要想縮短這種變化,只能加快社會進化過程,想想漢人要是在資本道路上無限接近大同社會,而周圍國家都停留在封建王朝,處于農業社會,那會是什么感覺?
降維打擊?
這種情況持續上千年,足夠漢人折騰進電氣化時代。
現在不管怎樣,先在南方把輿論炒作起來,看看效果如何,然后再做細微調整。
離石盤算著接下來怎么辦時,順著石板路孤獨的遛回威虎山“竹林雅閣”。
隔天,離石又站在講臺上,望著臺下擁擠的人群,離石沒有半點欣喜,他知道這里大多數人是為春花手里禮品來的,而不是真正前來聽他講學之人。
可是他根本不在乎,這種事前世見的太多了,吃個飯都有“飯托”,講個課,找一群“學托”過分嗎?
不過分!
而且他的臉皮足夠厚,更何況這只是-種宣傳手段,又不是傷天害理。
離石習慣性在三分鐘沉默后開始說:
生產力就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跟生產資料相結合,而構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簡而言之生產力就是兩項:勞動者和工具。
再具體的講,生產力由三個要素勞動者、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組成。
這三要素不是獨立的,而是共同作用,缺一不可的,當他們結合在一起才能生產社會物質財富。
什么是勞動者?
勞動者就是對從事勞作活動這一類人的統稱,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他包括農夫、匠人、商人等等。
什么是生產資料?
就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用來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
包括生產工具、土地、建筑物、道路、運河、倉庫等,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工具。
那勞動對象又是什么呢?
是把自己的勞動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質資料。
它分為兩類:
一是沒有經過加工的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如礦藏、森林;
另一類是經過加工的原材料,如麻桿、鋼鐵、糧食等。
有了生產力,我們的祖先才能才能從刀耕火種中走來,從能從茹毛飲血的野人變成現在文明、偉大的漢人。
才能有如今華美的衣服,精巧的殿宇,精美的食物、文字,這一切都是生產力創造的,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