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硝酸和濃酸的成功制造,而公輸剪作為總工,被離石強令遠離硝化棉的制作過程。
她只作為總指揮,熟悉每一次合成程序,像棉花的脫水、浸泡、晾干、切粉等等都由她在辦公室里遙控指揮。
當硝化棉合成出來后,她讓人取了l0克測試威力,才知道她避免了被炸死的可能,她又開始往硝化棉里摻加穩定劑,制造合格的無煙火藥。
這么復雜的制作工藝,即使是有人得到了配方,也很難仿制或盜竊成功。
穩定的無煙火藥主要成分包括58%的硝化甘油、37%的硝化棉以及5%的凡士林,再以丙酮作為溶劑風干后壓為線條狀。
這樣的描述差不多就是告訴墨家共濟會怎么去做無煙火煙,他們只需要知道什么硝化甘油、什么是硝化棉、什么是凡士林,什么是丙酮,就可以制造出無煙火煙。
這簡單的的一些話,就節省了上千年的時間,你說發展進度能不快嗎?
特別是,玻璃、石油、煤、游標卡尺、蒸汽煅打機、機床的出現,更加速了這種進化的速度。
這些工匠中能起到加速劑作用的關鍵人物就是王匠公輸剪,她在離石的提示下合成了第一瓶濃硫酸,第一瓶硝酸,第一次蒸餾出了硝化甘油,第一次制作出硝化棉,第一次合成出凡士林。
最后在離石強烈的警告下,才把無煙火藥的合成交給了墨家共濟會里的工匠去完成。
而公輸剪又開始鉆研丙酮的生產方式。
她居然弄出了發酵法制作丙酮,由含淀粉的農副產品發酵,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
測量出三者的比例為丙酮:丁醇:乙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之間。
每生產1噸丙酮,約耗用11噸淀粉或60~66噸廢糖蜜。
再蒸餾、分餾提取出丙酮。
這些都離不開公輸剪和墨家公會里的工匠努力,反而子彈殼成了最容易制作的,無非是手工操作機床加工子彈殼,時間上慢一點制造子彈而已。
接下就是另一個難點,就是子彈底火雷酸汞的制造。
當科技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呈井噴式爆發,觸類旁通就是這個意思。
很快,雷酸汞的性能就被研究出來,共濟會這樣描述雷酸汞的特性。
雷酸汞有毒,通常情況下為白色或棕黃色結晶體,微溶于水,可溶于熱水。
雷酸汞其機械敏感性較高,在受到輕微撞擊、摩擦等刺激時會立刻發生激烈反應,產生爆炸。
汞常溫下較為穩定,但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加熱可發生分解。
雷酸汞通常以金屬汞、稀硝酸和乙醇為原料制備,通常作為起爆劑使用。
一個武器的新時代就這樣揭開了序號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