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經歷宋、齊、梁、陳四朝,前三朝都與日本國有外交往來。
中國一旦內亂,別的民族就會趁勢崛起,此時,大和只是一個奴隸制王朝,建國后,最高統治者也只是“大王”,而不是日后的“天皇”。
公元478年,南京城來了一群身材矮小的使者,他們就是倭國人。
這是劉宋政權開始與“大和國”兩國的第一次往來,后來宋文帝劉義隆在位,倭國實力大增,新王珍希望劉宋政權賜予節制六國政權的權力。
也就是現在整個朝鮮半島跟日本國的軍事都歸他管,南朝劉宋沒有同意,只冊封他為“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倭王武繼位后,劉宋政權勢微,便答應了倭國之前的請求,但消息帶回倭國后不久,劉宋就滅亡了。
后來蕭道成建立南齊,倭國派使者前來道賀,并詢問此事是否算數,南齊一口回絕,至此兩國再無任何交集,直到南梁建立,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一遍,還是無果。
五世紀在位的五位倭國王讚、珍、濟、興、武都與中國有外交往來,這在《宋書》、《南齊書》、《梁書》中都有記載。
后來由于冊封之事,兩國直到隋朝才再次開始往來。
唐朝時,日本已經開始脫離中國朝貢體系,大和國開始正式自稱“天皇”,認為他們才是天下的中心。
這一時期日本還是處于古墳時代,對外擴張成為這一時期日本的主要活動。
中國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小日本也結束了邪馬臺時代,進入古墳時代(250年-592年),寫到這里,離石備注“你停下發展的腳步,敵人卻不會停下等你!”
250年,大和國興起于本州島奈良盆地東南部。
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故稱“古墳時代”。離石寫到這里,又備注“原來小日本還在奴隸社會!”
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
一般分為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約為3世紀中葉至4世紀末,墓室多為豎穴石室,墓葬中隨葬大量銅鏡。
中期約為5世紀,其主要特征為墳丘的規模增大、出現陪葬墓、多隨葬長條形石棺和鐵質護甲以象征權力。
后期約為6世紀,其特征是前方后圓形墳消失、墓室為橫穴石室、馬具成為權力的象征、集群墳開始出現。離石又備注“小日本已經出現了馬匹!”
大和政權是以近畿大和地方為中心的全國性的中央政權,日本進入奴隸社會。
而五胡亂華,北方漢人南渡,有一部分漢人逃至朝鮮半島,又被大和民族渡海劫驚到曰本列島,中原文化慢慢開始影響和滲透到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才建立起另類的奴隸制國家。
“大和國”建立起類似商、周的奴隸制國家。
氏姓制度作為“大和”政治體制的核心,“部民”制作為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氏”表明出生地區,職業或門第;
“姓”則是朝廷給予的尊稱和“氏族”身份的表示;
“氏姓制”是世襲制度;備注“有點像阿三家的種姓制度!”
部民制即奴隸制,大化改新后被廢除。
3世紀,大和國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領最初稱為大王,最后才改稱天皇。
傳說率軍從日向進入大和的磐余彥,就是首代天皇--神武天皇。
4世紀中,大和國入侵朝鮮半島南部。
391年,征服百濟和新羅,敗于高句麗。
5世紀初,大和建立起日本列島第一個統一國家政權,實現全國性的政治統治,進入了“倭五王”時期。
421年,倭王護向南朝宋皇帝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