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夫子沒有來永嘉城,反而把他小兒子董良舉,剛當上“白鹿書院”山長沒幾天的董良舉,舉薦了出來,暫代永嘉城城守。
永嘉城名義上的郡守還是董夫子,但是他以“待產”走不開為由,先派小兒來打前站,還帶著聽過離石講課的學子一起來。
離石剛得到消息,還以為“老狐貍”董夫子是不是發現了什么危機,想要避一避禍。
可是見到他暫時不來的理由,也就能理解了。
一個90多歲的老頭子,還能親眼見到親兒子出生,那是多么慶幸的事。
而且董夫子是暫時不當廬江郡郡守,卻舉薦他的小兒當永嘉城城守,這可是一下就占兩個官職。
雖然北秦任命南朝的官職會引發南朝的震動,南朝皇帝也不會為了一個桓氏占據的廬江郡而與北秦翻臉,這中間牽扯的利益群體太多了。
先不說南朝打不打的過北秦,光是反對與北秦翻臉的就是皇族自己,皇族現在在靠著與北秦交易,掙了大量的財富。
而且有北秦在后面撐著,周圍來朝貢南梁的小邦國越來越多。
那些小邦國想要去北秦朝拜,但是北秦卻不接待,南梁即使同意那些蠻夷駐留在河西郡紅御北城。
他們也進不了北秦國境,北秦認為他們國內正在鬧瘟疫,接待他們會讓瘟疫傳入北秦境內。
番邦小國可以在停留在御北城,由南梁建立御北城榷場,北秦和南梁交易,蕃邦國與南梁再進行交易。
凡是沒有北秦戶籍的,私自混入北秦國境,一律視為可疑之人抓起來。
現在南朝高層幾乎全都知道了,北秦處理可疑之人的最終方案,那就是讓偷入國境非漢人消失,蓋世太保的兇名也開始在南朝傳播。
總的來說,短短半年時間,就讓南梁皇帝了解到什么是北秦發展速度、北秦帶來的衍生效益。
一天就像過了一年一樣,蕭衍也被逼著學會了時間觀念、數字概念,同樣感覺到北秦對他的統治越來越重要。
更讓南梁皇帝與北秦的關系發展迅速,北秦商品給南梁皇帝迅速帶來了海量財富,而蕭衍在手中有了錢以后。
南朝世家的影響力正在慢慢減弱。
蕭衍發現北秦紙幣不僅可以買來大量糧食,而這些糧食大多來自番邦小國,還可以平價賣到大秦生產的各種商品,再加三四倍價格,賣給番邦小國的商人。
北秦對南朝還采取優厚的政策,而且只有南朝漢人享受。
南朝朝廷購買北秦商品的量大,達到大宗商品的標準,還可以再進行優惠。
蕭衍平價買來北秦生產的大量商品,再加價賣出去,光是這簡單的一倒手,就讓蕭衍能夠養活南朝的大部分官員。
北秦的這種態度和做法,差點讓簫衍誤會,北秦是不是要投靠他南梁。
這還是誤會和信息不對等惹的禍,以前,大齊控制的六個郡,現在蕭衍完全掌控的只有三個郡。
南朝總共才十三個郡,另外十個郡,都由世家掌控,當地的官員都是世家舉薦的。
世家相互之間舉薦當地統治官員,官員名義上效忠著皇帝,由皇帝任命,實際上官員卻聽命于舉薦他的世家。
而蕭衍為了顧全大局,維持表面上朝廷的統治,只能下詔書同意世家相互之間舉薦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