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裝備雖然五花八門,但是全部都以遠距離攻擊為主,他們還配備了細長的環首刀,割肉剝皮的牛角尖刀,三棱短刺、再加上半身胸甲和頭盔面甲,這些t東西全部加起來,最少重五十斤。
若是不能有馬匹馱著代步,光這些裝備的重量,就能讓這些士兵累死在長途行軍的路上。
好在大秦只缺人,戰馬、物資和裝備從來不缺,大秦也有騎兵,能夠騎在馬上與胡虜騎兵對沖的真正騎兵。
大秦騎兵的作戰方式也與胡虜騎兵不一樣,當大秦騎兵與胡虜騎對沖時,在快接近胡虜騎兵時。
首先會用裝填好的遂發散彈槍,向對沖的胡虜騎兵放上一槍。
這種攻擊方式就要求騎兵部隊,在與胡虜對沖時勻速,排著整齊的寬松的馬隊,第一排的騎兵,端著遂發散彈槍射擊。
而第二排的騎兵,則拿著裝填好的秦弩把漏網之魚全部射殺。
第三排這時才加速越過前兩排的騎兵,揮舞著鋒利的細長環首刀,殺入混亂的胡虜騎兵隊伍,砍殺那些慌亂的胡騎。
目前為止,大秦騎兵的這種戰法,幾乎無往不利,再配合上騎馬的步軍,幾乎戰無不勝。
白起做為高級將領,對這些成功有效的作戰方法都非常熟悉,有些作戰方法還是他總結出來,向全軍推廣。
他負責的東部戰區,雖然軍人的數量變少了,可是那十萬轉為地方官吏的人,可都是曾經的北秦士兵。
士兵退役后就會轉為地方官吏,這可是亙古未聞之事,現在當兵不止有退路。
而且立下戰功、在戰斗中而傷殘的士兵,大秦不僅還要繼續養著他們,還讓他們做官。
傷殘的士兵能做官,繼續為帝國建功立業,這讓他們少了后顧之憂,現實的例子就在身邊這些官員。
所以他主管的東部戰區,士兵在東、南、西、北四個戰區,人數最少,建功立業的心思也最昂揚。
而且他的戰區已經形成成功的戰法,不停將棱堡的控制范圍向鮮卑草原上擴展,以守代攻逼胡虜前來進攻棱堡。
但是與胡虜的接觸并沒有斷絕,他與鮮卑大燕皇朝的“梁王”慕容云頂,已經公開接觸了二次。
代表大秦與大燕重新劃定四次界柱,每次磨擦過后,白起就會向前推進五十里,修建棱堡,輻射控制范圍達到了百里。
在兩個棱堡之間修建冶煉鐵的工廠,再建立弩矢鑄造廠,保證弩矢就近制造,減小物資運輸距離。
這里面就體現出了軍人主政一方的好處,那些曾經是士兵的地方官,在他們管理的轄區內雇傭勞工非常便利。
只要他們和各種行商的官員談好價錢,就組織勞工干活。
由于新秦人長期生存在南朝,對官員有種天生的敬畏和服從感,現在遇上一個能說到做到的父母官,那是非常感激的。
現在聽這些北秦官員雇傭人干活,不僅管飯還給工錢,工錢一天一結算,這干活的新秦人積極性非常高。
他們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各種急需的工廠建立起來,為邊軍占領新的疆域,提供物資支援。
而一旦邊軍建好棱堡,胡虜騎兵再深入棱堡區就變的非常危險,往往讓胡虜有去無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