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些小伎倆對北秦都不起作用,北秦表現出來的回應方式就是橫推,憑實力橫推。
棱堡上的重炮剛才沒有開炮,就是因為鮮卑的大部隊距離棱堡十里以外,之所以這么肯定,就是因為現在北秦生產的望遠鏡只能看清十里內的人臉,十里以外的人臉部就會模糊不清
再者,重炮現在使用的是無煙火藥,無煙火藥與黑火藥相比,威力大、射程遠,而且不會產生濃煙。
但是無煙火藥也有缺點,不是無煙火藥有缺點,而是北秦生產無煙火藥的流程不成熟,容易發生危險。
無煙火藥的制造工藝雖然弄出來了,但是要想成批量的生產,那還得總結出一套安全可靠的生產流程。
而安全的生產流程,就必須大量生產,小心試錯總結,記錄下安全生產流程,再慢慢改進,這都需要時間去總結。
這就導致了無煙花藥只能多建小廠,分散生產,將風險降到最低。
雖然有離石提前示警,避開了摸索過程中的大坑,但跨越式發展,總會付出代價。
為了增加無煙火藥的制造量,工匠在沒有總結出安全可靠的流程之下,就冒然增大了無煙火藥的產量,結果就造成了慘劇了。
一家北山制造無煙火藥的大型兵工廠,由于生產無煙火藥中間有一個流程,在長時間工作時積累出高溫。
那種制作過程中機器慢慢變熱,是非常難以發現的,當時又沒有空調降溫,換氣扇倒是有的,可是種換氣扇又不是風扇,根本達不到降溫的效果。
結果就是,三百多名熟練的匠人,十名高級工匠、一名國匠、半座山,這些寶貴的人才就在一聲巨響,一個磨姑云中化為灰燼。
現在無煙火藥都是定量生產,兵工廠都建在空曠的荒郊野外,盡量安全的總結出安全生產流程。
在沒有總結出安全可靠的生產流程前,子彈少量生產,無煙火藥只供應重炮使用,而重炮的重點,又放在海上。
現在重炮已經不是威力最大的火炮,威力最大的火炮是艦炮,艦炮的口徑已經達到了700毫米,炮管能裝中近一個成年人,光擊發藥包就有一百二十斤。
一次炮擊,能將五十斤的大鉛彈,射擊到二十里遠的地方,真正做到聲若神雷降世,一炮靡爛數十里。
這使得重炮裝填同等量的擊發藥包,卻能射擊出以前三倍遠的距離,瘋狂的海軍為了試驗出最合適的擊發藥包,在攻打夷人時敞開了用。
才試驗出重炮的最合適的擊發藥包量,使重炮的射擊距離達到5000米,十里的夸張距離,這些鮮卑奴目前并沒有掌握這個消息,鮮卑奴簡單腦殼子里自然想不出什么是火器迭代。
他們還是用以往老眼光看待北秦的重炮,認為北秦的重炮射擊距離還停留在二里左右,殺傷距離三里。
為了萬全起見,鮮卑奴將大部隊停留在十里以外,讓捕捉來的野蠻人先穿著鮮卑奴簡化版的盔甲,沖向北秦棱堡。
而鮮卑奴的大部隊則躲在十里外看著,可是當野蠻人騎馬沖向棱堡時,鮮卑奴就必須跟著向移。
因為離的太遠,就看不清前面發生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