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下次還能找到愿意替他挖坑的百濟貧農,張報國給那些挖坑的百濟貧農,一人送了一把鐵鍬、一壇子魚肉罐頭,一百斤糧食作為挖坑的報酬,并承諾那些挖坑的百濟貧農,下次埋人還雇傭他們,報酬翻倍。
然后把這些姓真的、姓沙的包括家丁和家眷全部請到他的船上,原本是想把他們流放到東海盡頭的小島上,過十幾天再帶著魚肉罐頭回來與他們交易女眷。
那時,一壇魚肉罐頭,就可以交易一個蠻夷的妙齡少女,那種情況之下,想必是真心實意的一筆好買賣。
在駛住最東邊的海島時,就碰見一群穿開襠褲的小矮子,架著能乘坐上百人的小船,在海上干架,人雖不多,可是木船卻不少,兩方足有五六百艘船。
黑色的小點就像胡麻餅上的芝麻,撒滿了眼前的海面,只不過那些能乘坐上百人的海船,就把船塞滿的小船來講,北秦的海船每艘能乘坐800多人,還能載炮、載貨物的武裝福船來說,對方的海船就是小船。
北秦的炮艦就是海上巨無霸,不能責怪張報國用這種眼光去看這場海戰,只因他起點太高了。
北秦海軍從一開始建軍,就是一支以遠距離消滅海上敵人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海軍,早已經放棄了接舷戰,張報國只聽說過接舷戰,從沒有過見。
在大海上,兩支海軍相遇,相互間以船只貼近,先開始對撞,大船撞碎小船,帶有金屬撞角的海船,硬撞碎沒有撞角的木船。
然后才開始接舷跳梆相互肉搏廝殺,用刀子解決最后的反抗。
這里面還涉及到升帆追擊、逃跑、海上轉向、放縱火船、包圍堵截等一些預先準備的作戰方案。
而北秦海軍的作戰方案很簡單,他們也來不及總結海上作戰經驗,他們只是將陸軍的作戰經驗發揮到極致。
北秦海軍在目視距離之內,先用數十門火炮,把敵方船只轟爛、轟沉,偶爾有漏網之魚造近炮艦。
炮艦上的士兵也會用小炮和遂發槍,殺光靠近敵船上的所有活人,基本上不會出現海戰中最常見的接舷戰。
海軍炮艦,之所以這樣肆無忌憚的使用火炮、火槍,就是因為北秦海軍還有一個海軍的奶媽補給船下水了,這是一種非常大、非常能裝東西的平底船。
它的特點就是又寬、又長、又高,一艘船能裝3000噸的貨物,它是一艘海軍新建的驗證船,將所有北秦最新的科技產品,都在這艘龐大的海船上體現了出來。
首先,就是蒸汽機搬上的這艘名為奶媽補給的大船上,為了防止它在海上突然喪失動力,只能在海上漂流,它還保留了活動升降風帆的功能。
當奶媽補給船在海上喪失蒸汽動力,就會用絞盤把桅桿從船肚里升起,展開風帆繼續航行,雖然船速慢的就像走路,如果順風,也能勉強回到碼頭。
其次,這艘船由于是補給船,只裝備了前后兩門艦炮,護衛能力就差了一些,只能將船只造的更高,鐵皮裝甲幾乎包裹了奶媽補給船的全身,可以說奶媽船是一艘全鐵的船。
再次,奶媽船的蒸汽機有三百噸,而裝煤就裝了1700噸,剩下的位置都是補給,罐頭、淡水、火藥、各種炮彈。
一艘奶媽補給船,就能在大海中喂飽三艘炮艦,讓炮艦持續戰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