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是三十門虎蹲炮也停止了繼續炮擊,慢慢的火槍聲也沒有了,現場沒有慘呼聲和哀嚎聲,因為已經沒有活物了。
布置鐵絲網的人都被眼前發生的一切嚇傻了,他們原本以為的攻堅戰,卻在十五分鐘內結束了。
這時,范閑這時才放下手中的望遠鏡,他估計匈人逼近的大帳今晚會連夜撤退數百里,至于學習、總結攻擊戰略之類的事,那都是匈人接下來的行動,具體匈人會怎么做,范閑也猜不出來。
畢竟這群匈人像傳說中的秦王朝學習戰法,有強大的騎兵,同樣有強悍步卒,還有同秦王朝一樣的大型攻城器械。
匈人的文明程度超出范閑的預測,對匈人的了解目前范閑算是最直接、最多的,他要將這些情況趕緊稟報給大秦軍部,補全軍部對西域殘缺的了解。
為了確保晚上不會讓匈人殺個回馬槍,打他一個措手不及,他讓工匠在最外圍的防御圈埋上一個鐵桶,鐵桶里放上木段,再倒入汽油,點燃鐵桶,照亮防御圈周圍,讓火炮夜晚也能發現前來偷襲的目標,然后可以有目的地炮擊。
為了減輕士兵的巡邏力度,范閑還將城里提刑司的巡邏獵犬搞來了二十多條,這些措施都讓黑夜能順利的熬過去,等到天亮就不怕了。
為了堅定炮兵的信心,范閑還住到了城外的陣地上,將自己掌握的遂發槍騎兵,從東、西兩城調出來擔任機動巡邏力量。
將城下剛布置的防御圈重新回收,讓那片空地重新變成小榷場和他騎兵讓馬休息的區域。
范閑將他的遂發槍騎兵分成三個千人騎兵隊,輪流去荒原上驅趕還沒有撤退離開的匈人騎兵部隊。
如果遇上萬人以上的匈人騎兵大部隊,就將他們引到炮兵陣地前,讓火炮去把追來的匈人騎兵清滅掉。
如果遇不上匈人騎兵大部隊,就在百里范圍內巡邏,把百里范圍之內變成更大的防御圈。
若是累了,就返回營地,吃飯喝水的同時也把戰馬喂飽,三支千隊輪流著出去巡邏,剩下的兩支千人馬隊,一隊在防御圈內巡邏,一隊在城榷場區域休息養夠體力和馬力,依次輪流休息、巡邏,始終讓遂發槍騎兵保持戰斗巡邏。
當一切安排好后,范閑的戰時帳篷也搭建好了,整個營地建好后,三輛四輪廂車駛進了剛建好的營地,在營地里展開車廂放下四壁,拉走拉車的戰馬,固定好四輪馬車。
這三輛四輪車,就像一個單獨的廚房,馬車上擺了三口大鍋,大鍋底下是加粗的蜂窩煤爐子,還有一個手搖鼓風扇,一根手臂粗的大管連接著三個小管,小管又連接著三個蜂窩煤爐子的進氣口。
三個馬車用具擺放的位置都一樣,可是功能卻不一樣,一輛馬車上三口大鍋,大鍋上架著五層蒸蘢全力蒸包子、蒸饅頭;一輛馬車上三口鐵鍋全力熬煮肉湯、土豆湯;
最后一輛馬車三口大鍋不停的炒菜,將炒好的熱菜倒入大鐵桶里,而大鐵桶下又是一個沒有手搖鼓風機的蜂窩煤爐子持續加熱,讓炒出來的菜始終保持溫度。
一隊千人休整的遂發槍騎兵,在三輛餐車后開始排隊,拿著飯盒開始打飯打菜,飯香菜香彌漫在營地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