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來想,不通過武力吞噬南朝,不對南造成太大的破壞。
通過南、北朝底層民眾的生活水平的強烈對比,倒逼南朝漢人覺醒反抗世家豪門,這沒有什么科舉,只有九品中正察舉制,寒門都沒有上升的通道,更不要提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佃農、奴仆、奴婢、部曲。
而大秦則不同,土地多的是只恨人少種不了,掙錢的活路多的是,還是人少永遠缺少勞工,食物來源不止只有地里種出來的農作物。
官吏從民間招募-邊培養一邊培訓,商人也由內務府重新培養,所有事情都是從頭開始培養。
說到底北方已經被五胡徹底摧毀,世家豪門、讀書人都成了稀有物種,能活下來學識最高的反而是工匠。
大秦與南朝漢人同文同種,大秦現在不僅是蕭衍的最大債主,而且還是大秦各種商品的傾銷地,大秦現在和南梁皇族關系密切,還和南朝底層的平民關系也非常好。
只是與一些頑固不化靠種地吃租金子的世家一直爭斗不休,而南梁皇帝蕭衍出于帝王的平衡之術,認為他的統治根基是那些世家大族,現在世家大族與大秦帝國的矛盾激烈,他們兩者之間不可能勾聯,這讓蕭衍對大秦非常的放心。
南朝皇帝蕭衍認為大秦只是為了掙到更多錢,才懶得與南朝的世家大族搞好關系,大秦要比世家豪門更可信。
事實也是如此,大秦帝國有些數量大、重量重的貨物,如果在北秦生產再運往南梁,就會耗費大量的牲畜、四輪馬車和馬車夫去運輸貨物,為了安全還要配備護衛隊。
大秦目前將全部運輸力全都給了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和奉圣城,實在擠不出更多的運輸力再加大南朝貨物的運輸。
南朝修建福陵城的同時,為了消化大量的無地佃農,就興辦了大量工廠,像是紡織廠、冶煉廠、水泥廠、篩煤、洗煤廠、陶瓷廠等等一些需要大量人手的工廠,這些工廠很快吸納了近百萬空閑的人口。
這些人口掙到錢后,又反過來購買工廠生產出來商品,很快讓原本荒蕪的碼頭變成興盛的城池,而南朝皇帝除了不能向福陵城派遣官員外,還能多收一筆土地使用的租金。
南朝一直通過邊境榷場貿易,掙了大量的大秦紙幣,一直為如何把這些紙幣花出去而煩惱,雖然大秦紙幣可以通過榷場里的帝國銀行兌換出大秦金幣,但是蕭衍擔心這個舉動觸怒大秦。
南梁通過向大秦出售生絲和茶葉,賺取了巨額的秦紙幣,原本茶葉只是南梁販賣給胡虜和草原上的蠻夷,現在蠻夷和五胡被大秦趕走了,反而采購茶葉的量卻是比五胡多了好幾倍,而且大秦還非常富有。
這讓南朝上下都掙了大量秦紙幣,若不是大秦又有大量商品涌入南梁,讓他們又能將賺到的秦紙幣花出去,而且大秦生產的許多商品都是生活必需品,能很好的提高南朝世家權貴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