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活在第聶伯河一帶,從事畜牧和漁業及養蜂。隨著氏族制度逐漸解體,家庭成為獨立的生產單位。
那時,若干大家族按地域關系結合成農村公社,村社內的森林、牧場、水源、荒地等為全社公有,耕地則按家庭分配使用。
后來,部落長老和酋長往往利用職權取得較多較好的土地,在戰爭中獲得大量戰利品,把俘虜變為家奴,由此富裕起來,漸漸形成部落貴族。
富裕的酋長利用財富豢養親兵,逐漸獨攬部落大權,職位由選舉變為世襲,實力強大的酋長征服鄰近各部落,成為了王公。
直到唐朝882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因此又被稱為基輔羅斯。
王朝初期,對內實行巡行索貢制,對外不斷通過戰爭進行擴張。
到了11世紀后,留里克王朝走向衰落,不久被蒙古帝國征服,成為金帳汗國的附屬國。
西伯利亞由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組成,總面積高達1322萬平方公里,占如今俄羅斯國土面積的70%。
16世紀中期,莫斯科大公國(即后來沙皇俄國的前身)以武力吞并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然后便把矛頭對準了西伯利亞汗國。
由于西伯利亞汗國人口稀少且極為分散,俄國人甚至不屑于派遣正規軍,相反只用一群哥薩克騎兵,便蕩平偌大的西西伯利亞平原。
哥薩克騎兵本是俄羅斯軍隊甚為頭疼的對手,但在“招安”政策之下,哥薩克們很快成為沙皇開疆拓土的主力軍。
從16世紀開始,哥薩克騎兵在首領葉爾馬克的率領下滲入西伯利亞汗國,起初這支軍隊只有540人的規模,但就是面對這區區數百人,整個西伯利亞汗國竟毫無招架之力。
哥薩克人裝備精良、給養充足,更重要的是他們攜帶著更為先進的火器,結果僅僅一年時間,擁有20萬人口的西伯利亞汗國便被哥薩克人各個擊破。
1555年,西伯利亞汗國宣布臣服莫斯科,但西伯利亞人的抵抗并未就此結束。
八年之后,不堪忍受壓榨的西伯利亞人舉起大旗,當地人在首領庫楚姆的帶領下宣布同俄國斷絕宗藩關系,結果招來莫斯科方面更為強烈的彈壓。
1579年,俄國派大軍前去征剿,西伯利亞首都遭到攻陷,庫楚姆汗及其追隨者遭到殺害,西伯利亞汗國徹底終結。
抹平西伯利亞汗國之后,俄國人并未停止腳步,他們繼續向東擴張,而接下來那些生產水平甚至不如西伯利亞汗國的部落,就更加無法阻擋俄國的腳步。
在此后兩百年的時間里,俄軍從東歐平原一路平推至楚科奇半島,甚至進入黑龍江流域,與大清帝國成為了鄰居,一個前所未有的陸上大國,自此出現在亞歐大陸的北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