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工坊中,已經出現了使用武力的工頭,管理工人的不是工匠,而是工頭、是打手,打罵工人的事件已經出現了,打死工人的事情目前還沒有出現,可已經有了苗頭,現在不開始嚴懲,以后會越來越離譜。
賈宜生親自記錄下工人代表的訴求,這個舉動讓工人代表頗為解氣,也讓他們覺得受到了尊重和重視。
工人嘛!會識字不等于會能說會道,說出什么漂亮好聽的話,只要被大官尊重,他們便心滿意足了,更何況這個大官是首相,代表了大王,代表了朝廷。
朝廷有了這個態度,工人心里的怨言就消散了一多半,這次工人罷工還沒有來得及發酵擴大,就開始消散于無形。
這還要從最基礎的底層構架說起,大秦剛開始建國就是以解救的奴隸、奴婢為基礎國民,這些人很早就被灌輸了反抗思想,是最早精神上獲利的一部分人。
第二批就是北方存留下來的世家子,那些世家子不全是家族繼承人,大家族有嫡庶之分,嫡子可以繼承龐大的家產,可那些庶子卻一無所有,過的甚至不如奴仆。
剛開始大秦沒有理會這些世家子,而這些世家子也沒有把大秦當成能長久統治的政權,可等到大秦兼并羌秦后,這些世家子才開始著急,著急如何融入新生的帝國。
大秦及時出臺了“分家析產”國策,把所有人劃分成祖孫三代的十口之家,“分家析產”徹底瓦解了世家的凝聚力,也讓分家析產的世家子有了大量閑散資金。
有此真才實學的世家子都考入教育部去做官了,而剩下的世家子只能守著分到的錢財混吃等死。
那些世家子沒有了熟田和佃農,可不愿意坐吃山空,可又沒有其他技能養活自己。
這些小富人在商務部舉辦的商業管理培訓班,第一次學會了“剩余價值”、“利益最大化”等從離石率先提出的理論里,他們其他都沒有記住,只記住了“利益最大化”,在精英的指導下,才明白在大秦也可以過上比世家豪門更富足的生活。
只需要改變運作方式,就可以將工人當作佃農一樣奴役,工人創造出的財富那可比佃農創造的更多。
這種不是通過勤勞而變成富翁的人,最容易激起仇富心理引起其他人的共鳴,這才有了剛開始幾人游行喊冤,等到秦王宮底時就演變成了三萬人,而其中的工人卻只有一百多人,其他都是商人、農民和看熱鬧的王城人。
這就是民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