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騰可能對火炮的戰場威力有種天生的敏感,他主動上書皇帝蕭衍,請求蕭衍不要為了一個造船廠而得罪大秦,再沒有等到大秦內亂之前,傾盡一切維持雙方盟約。
至于廣洲胡商的壓力可以不用理會,大秦現在已經是海上強國,用不了多久,大秦海軍就會因為海上經商權打起來,而且胡商一定會落敗,既然是注定要滅亡的胡商,那胡商還有什么利用價值。
最后南梁權衡之下,寧愿先得罪沿海世家和海外胡商,也不愿得罪近在咫尺如狼似虎的大秦,再說讓大秦海軍先和日漸囂張的海外胡商纏斗,他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蕭衍對大秦海軍的退讓,讓沿海世家、海外胡商無法利用南梁為他們撐腰出頭,只能另尋他法對付強勢的大秦海軍。
世家、海外胡商動用人脈關系先設法,說動南梁蕭衍將蕭敬騰調到南疆象日郡去剿匪,讓他去向南疆深處開拓,企圖先將對大秦軟骨頭的蕭敬騰支向南疆,讓他死在瘴氣橫行的南疆叢林沼澤之中。
用這種間接方法達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然后就是他們控制依附土地的佃農,威脅佃農不敢去應募大秦修建碼頭,讓大秦海軍的碼頭修建不起來。
海外胡商趁機抬高海外奴隸價格,用奴隸貿易吸走大秦的財富,把大秦當成新的奴隸貿易市場。
大秦農業部自從把食物范圍擴大之后,就發現捕魚和養魚,捕獲所得的食物基本上和地里種出的農作物一樣重要,甚至產出還要種地更多、更富足。
自從大秦開始出海捕魚以來,捕魚的數量一次次的突破出海捕魚收獲上限,農業部在大秦統計局的協助之下,從統計數據中發現出海捕魚與種地產出的食物幾乎一樣多。
而以大秦目前的造船水平,完全可以造出大量能出海捕魚的大船,特別是海船密封隔離艙的升級,讓海船的浮力大增,能把海船造的更大,能裝更多的魚,讓出海打魚不再是風險,只要捕魚不去深海捕魚,風險還沒有開墾荒地大,墾荒可是有可能會大型野獸吃掉。
而季風季節里,漁夫可以在岸上維修漁船、修補魚網,也可以應募干活去掙點錢補貼家用。
最有利的是大海上可沒有捕魚世家,更沒有人囂張認為無邊無際的大海是誰家私產,這就可以讓一部分農民轉化成漁民,同樣是靠天吃飯,漁民可比農民具有優勢的多,特別是近期糧食緊缺,多虧大量魚肉彌補了糧食的缺口。
就這樣農民的新分支漁民誕生了,大秦海軍就是漁民的開路先鋒,而漁民是海軍在海上的哨兵,海軍開始不停南海巡視,把海上非大秦的船只全部捕獲,捕獲不了的就用火炮擊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