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將大批雇傭軍出租給大秦內閣,此中緣由眾多,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乃是南海一州三郡與建康之間路途迢遙。
基本上已經脫離了南梁管轄范圍,現在除了沒有光明正大的驅逐南梁朝廷委派的官員,可實際上,朝廷派去的官員到了三郡,過不了一年,就會莫名其妙的病死。
要是去南海三郡當官會病死,那有可能,可是最近派去的官員乃是閩郡人,那些閩人可是能適應三郡氣候的人也病死了,這就有些不正常了,為此朝廷直接派了上千人,其中還有醫術高明的大夫,可這些去了不到一個月就全部死光了,是全部病死,這就極為不正常了。
南梁咽不下去這口氣,可自己又不愿勞民傷財、勞師遠征,更不愿在大秦面前丟了臉面,要是冒然出兵,結果沒打贏輸了,這讓大秦怎么看?
大秦會不會撕毀盟約直接吞并南梁,這才是南梁最擔心的。
不論從人力物力等成本支出來看,還是就最終所能獲取的收益而言,這南海三郡皆如同雞肋一般,舍棄吧,著實有些可惜;保留呢,又覺得索然無味,對疆域領土歷代開國皇帝還是介意得失的。
雖說南梁對于交州之地還能勉力把控得住,但當面臨象郡、九真郡以及日南郡這三處地域時,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想當年在大齊皇朝時,對齊朝來講,其針對這三個郡的掌控力度便已然在逐步地削弱之中。
時至當下,這三郡的身后更有那強勢崛起對手,真臘帝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它們呢!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日南郡的一側緊挨著新近興起的野人王國——占婆國又稱林邑國。
這個占婆國實力不容小覷,它的存在無疑使得南梁在管理和統治這一帶地區時面臨更大的挑戰和壓力。
在這波譎云詭、紛繁復雜的局勢之下,南梁在處理有關南海一州三郡的事宜時,顯得格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們反復斟酌、權衡利弊,因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后果。
與此同時,各種消息紛至沓來。據說大秦內閣對南海地區的木材資源垂涎三尺,俢建皇宮需要大量木材、棟梁,急需將盛產木材的地方納入囊中;
大秦海軍也計劃在此地大興土木,修建各種噸位的碼頭;
商人們則瞄準了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期望通過此地作為中轉站,將各類商品遠銷到更為遙遠的地方,從而賺取豐厚的利潤;
工匠們更是垂涎于當地的珍貴樹木,這些樹木材質上乘,可以用來精心打造各式各樣的家具、用于建筑物內部精巧的構造裝飾,甚至還能制成上等的壽材。
就連農業部也按捺不住,站出來表示要前往該地雇人種植水稻,將南海三郡變成漢人的產糧區,以后產出的糧食可以與南梁共享,除此之外,南海還要開展大規模的出海捕魚活動。
面對如此眾多且看似合理的訴求與利益誘惑,南梁皇帝開始思考。他深知只要大秦不再覬覦自己國家的領土,那么其他事情都有商量的余地。
而且經過一番觀察與分析,他驚訝地發現大秦似乎已經陷入一種病態——為了瘋狂掠奪更多的地盤,竟然不惜冒著兵力嚴重不足的巨大風險,耗費大量錢財發動戰爭。
如今,大秦不僅愿意出資提供精良的裝備,還打算遠赴南海作戰,但令人詫異的是,他們甚至連參戰的兵力以及運輸物資的民夫都要通過雇傭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