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飛艇能夠穩定地飛行并且保障內部氫氣不泄漏,其內部架構采用了堅固耐用的鋁合金材料精心打造而成。不僅如此,在鋁合金架構之外還嚴嚴實實地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橡膠,以增強密封性能。
然后再次使用鋁合金架構加固,并最后覆蓋上另一層橡膠外殼。這樣多重防護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氫氣從飛艇內部逃逸出去,這種防漏氣裝備設置了三層。
至于供應氫氣的儲存罐,則被巧妙地安置在了飛艇的操作室之中。一旦所有的氫氣都消耗殆盡,操作人員便可以啟動臨時的電解裝置來產生新的氫氣,并將其迅速充入到氫氣儲存罐里。
然而,若是情況危急到連備用的氫氣罐也即將耗盡的時候,飛艇將會立即在天空中借助強大的電機力量,緊急電解出更多的氫氣以供應急之用。
但如果最終真的無法成功制造出足夠的氫氣,那么為了避免潛在的危險,只能選擇將整個飛艇當場銷毀。不過幸運的是,飛艇的操作人員自身具備安全返回地面的能力和手段,降落傘的性能現在已經大大提高。
走近仔細觀察這些圓筒內部結構,會發現其中藏著令人驚嘆的科技奧秘。在圓筒內,一個精致的螺旋槳位于中央位置,而其核心則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滾珠轉軸。這個巧妙設計使得螺旋槳能夠毫無阻礙地旋轉起來,從而產生強大的推動力。
當螺旋槳飛速轉動時,所產生的力量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機械傳動裝置,連接到飛艇內部的電機轉子之上。電機隨即開始運轉,并源源不斷地發出電能。這些電能接著被輸送到飛艇尾部的動力螺旋槳處,進一步推動著這艘龐然大物在天空中疾馳飛行。
經過多次嚴格的測試后,人們驚喜地發現,這艘飛艇的速度相當可觀,每小時竟然能夠飛行五十公里!按照這樣的速度計算,如果持續飛行一整天一整夜,那么它就能輕松跨越一千公里的距離,并且始終保持直線前進。
然而,以前在天空中飛行,對于飛艇來說存在著一個極大的難題,那就是難以精確地掌控行駛方向。不過幸運的是,偉大的大秦帝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技術積淀。
他們自古以來便有著在關隘要地修建堅固堡壘的優良傳統,這些堡壘不僅成為了軍事防御的重要據點,也為后來的空中導航提供了寶貴經驗。
與此同時,大秦海軍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航行時,成功研制出了輕巧便攜的指南針。這種神奇的工具幫助水手們在茫茫海洋中準確辨別方向。
隨后,陸軍在此基礎上對指南針進行了不斷改進和創新,最終研發出更為精準實用的指北針。
有了這些先進的導航設備作為指引,再加上地面至高點棱堡的輔助加持,指北針使空天軍終于獲得了大致明確的飛行方向。
如此一來,無論是軍令傳達還是緊急物資運輸等任務,都能夠以驚人的速度完成。這大大縮短了大秦境內各地之間,公文往來所需耗費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空天軍的出現,特別氫氣飛艇的遠距離傳輸,讓大秦所有高層官員,突然間發現世界變小了,自己廣闊的國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偏避之所,第一次也同樣生出征服世界,見一見外面世界的想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