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東突厥仆從軍的戰斗力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游牧民族的基因就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
尤其是在學習并掌握了大秦騎兵那精妙絕倫的游擊戰術之后,突厥騎兵更是如虎添翼,其戰斗力已然達到了能夠橫掃胡人的程度。
這不,當他們在吐火羅地區與厭噠人的軍隊狹路相逢時,一場驚心動魄的遭遇戰就此爆發。
只見東突厥仆從軍憑借著高超的戰斗技巧,靈活多變的戰術,遠程射箭,近身掩殺,招招打在敵人最簿弱之處,又講究秦軍傳統,傷其十指,不若斷其一指,還有積小勝為大勝。
這一套組合下來,東突厥仆從騎兵沒死多少,反而讓厭噠人損兵折將,迅速將厭噠人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最終,厭噠人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狼狽地逃厭入深谷窄道之中,以躲避東突厥仆從軍的猛烈攻擊。
然而,此時的東突厥仆從軍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為了避免因為追殺厭噠人潰敗的軍隊,而再度與西突厥騎兵拉開距離,他們果斷地放棄了繼續追擊厭噠人,而是調整方向,一路向西疾馳而去。
誰能想到,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在恒羅斯這個地方,東突厥仆從軍又一次遭遇了勁敵——波斯人的不死團。
要知道,這支波斯帝國的不死軍團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擁有著龐大的人數優勢,以及堅不可摧的戰斗意志。但盡管如此,東突厥仆從軍也絲毫沒有退縮之意。
畢竟,他們此次前來僅僅率領了五萬名士兵,但卻配備了多達十萬匹戰馬,而且個個都身著精良的甲胄,裝備之精良讓人咋舌。
當波斯帝國的將領們看到這支只有五萬兵力的東突厥仆從軍時,起初還心存輕視,認為他們不過是突厥帝國內養尊處優的老爺兵罷了。
但是,當他們真正見識到東突厥仆從軍,那眾多的馬匹以及耀眼的甲胄時,心中不禁升起一絲不安。一場惡戰,即將上演……!
此外,東突厥仆從軍所采用的“游而不擊”戰術更是嫻熟。起初,這些仆從軍看到波斯不死軍團時,還誤以為自己碰到了一塊好捏的軟柿子,心中暗自竊喜,想著能趁機大發一筆戰爭橫財。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在最初與波斯不死軍團接觸后的整整兩天時間里,東突厥仆從軍并沒有貿然發動正面進攻,而是選擇了巧妙地迂回周旋,又拉又打不停小規模騷擾。
他們像狡猾的獵手一樣,圍繞著不死軍團不斷游走,時不時地發起一些小規模的襲擊,但又迅速撤離戰場,絕不戀戰,勾引不死軍團主劫追擊,他們在撤退的過程中,不停用秦弩將追敵的射潰射散,然后再殺個回馬槍。這種看似消極避戰的策略,實則暗藏玄機。
當不死軍團被激怒并全力追擊的時候,東突厥仆從軍則充分發揮出自身機動性強的優勢,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讓敵人無法輕易追上,然后騎在戰馬上用秦弩,不斷消耗追擊的騎兵。
而只要不死軍團稍有停頓或松懈,仆從軍便會抓住機會,如餓狼撲食一般沖上去給予其狠狠一擊。如此反復,不死軍團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
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不分晝夜的游擊戰,使得不死軍團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無論他們如何努力追擊或者反擊,都難以擺脫東突厥仆從軍的糾纏和騷擾。
漸漸地,原本強大無比的不死軍團因為長時間的奔波勞累,沒有休息,沒有充足的物資補給,即使士兵能夠忍耐,可是戰馬卻忍受不了,這直接導致了波斯人戰斗力大幅下降,士兵們也變得筋疲力盡,士氣低落。
最終,當雙方真正迎來決戰之時,波斯帝國的不死軍團已經不復當初之勇,面對養精蓄銳且戰術靈活多變的東突厥仆從軍,他們只能無奈落敗。
盡管波斯帝國對于這樣的結局極不甘心,但事實擺在眼前,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這場戰斗中的失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