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整整三天的漫長行程后,這支由一萬多名城衛軍以及一百名禁衛軍所組成的隊伍,終于攜帶著從各處繳獲而來的豐厚財富,順利地回到了王舍城。
在經歷過一番短暫且必要的休整之后,她們馬不停蹄地再次投身于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之中。
起初的時候,這些城衛軍對于分地的相關流程還顯得頗為生疏。然而,隨著他們一次次深入農村地區,成功攻克的莊園數量與日俱增,漸漸地,她們對于這項工作變得愈發得心應手起來。
要知道,這是天竺之地,可供耕種的肥沃良田可謂數不勝數,能耕種的平原多,土地集中河水充沛,天竺又是傳統的農耕民族,能夠從事農耕之人亦是不在少數。
入侵的雅利安人也漸漸的變成了農耕種族,他們擔心被當地士著同化,不與天竺人通婚,這才有了種姓的劃分,可是天竺文化還是同化了雅利安人,讓雅利安沉迷于精神幻想之中。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那些禁衛軍來到天竺,可不是專門為了行善積德、做什么好人好事的。放眼望去,四處皆是無地可耕的可憐奴隸。
若想要獲得大秦天竺的正式民籍,其條件之嚴苛令人咋舌。但即便如此,隨著整個流程運作得越來越順暢、嫻熟,加入大秦天竺民籍的標準,竟然也如同那不斷上漲的潮水一般,節節攀升。
面對這樣的情形,所有的天竺人卻表現出了,一種出人意料的寬容與理解。畢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天竺已經遭受過無數次,來自異域他鄉之人的征服。
而如今的大秦,只不過是眾多征服者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那個罷了。所以,天竺人從未曾產生過自己的國家,將會亡族滅種的擔憂念頭。
相反,他們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著,即便是眼前如日中天的大秦,在未來的某一天,也必將融入到天竺這個龐大的整體之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這種想法,仿佛就像前世一個廣為流傳的謬論一樣:生活就好似一場無法抗拒的強暴,當你無力去奮起反抗時,便試著選擇默默享受,并努力從中尋找一絲快樂,用來安慰自己的借口。
竟然有人會說出“就當閉眼享受強奸”這樣混賬至極的話一樣,他完全否定了反抗精神存在意義,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愿,只是千方百計的活下來,簡直令人發指,難以想象這樣的言語如何能夠成為一種思想口語。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天竺人這時就有這種想法,恰恰迎合了大秦的喜好。因為對于大秦來說,如果沒有反抗,自然也就不會有殺戮,做為征服者大秦當然要大肆宣傳這種想法,可沒想到天竺人早就掌握了這種天賦。
就在這種扭曲觀念的驅使下,天竺的權貴們遭遇了一場可怕的劫難。韓禮率領著他的手下如狼似虎般地抓走了一大批權貴,讓他們充當仆從軍,去吐火羅征戰,開戰時沖在最前方為大軍趟路,撤退時留在后面斷后,替仆從軍吸引追兵火力。
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些權貴驚慌失措地逃往農村,躲藏進地主豪強那看似安全的莊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