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可真是氫氣飛艇大放異彩的時候啊!
這氫氣飛艇飛得高那自然不必多說,令人驚嘆的是它們不僅數量日益增多,而且飛行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就在波斯人與范閑所率領的西域軍團陷入緊張對峙之際,僅僅過了短短十多天時間,竟然有多達三十余艘氫氣飛艇,從巴爾喀什城如同一群飛鳥般呼嘯而來。
要知道,這些先進的氫氣飛艇可是出自,大草原光明城的大秦北飛空天廠之手呢!
它們被制造出來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取代傳統的物流馬車隊。相比之下,氫氣飛艇有著諸多顯著優勢。首先其滿載量高達五噸之巨,這可是重型馬車拉貨量的一倍還多吶!
再者說,氫氣飛艇無需像馬匹那樣吃喝拉撒,極大地節省了物資資源消耗的成本。此外,每艘氫氣飛艇僅需六名操作人員,且兩人為一組輪流駕駛,這樣就能實現全天無休地連續作業啦!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光明城到巴爾喀什城,一路之上的指示燈塔都已建設完成,這無疑為氫氣飛艇在運輸物資的路途上保駕護航,確保它們絕不會迷失方向。
而所需的糧食等物資則由鐵散關,那里的盆地農場源源不斷地供應著,至于其他各類物資,則統統由光明城負責籌備提供。
如今的光明城已然通過蒸汽火車與西彥嶺城成功連通,如此一來,原材料的獲取再也不是什么難題嘍!
在物資生產領域,其成果能夠有效地為大秦帝國減輕負擔,分攤供應軍隊遠征的壓力。最初的時候,大秦曾計劃將蒸汽火車的鐵路,率先修筑至巴爾喀什城,但突如其來的一場激烈戰爭,徹底打亂了大秦原有的布局與規劃。
前線戰事吃緊,物資供應成為了重中之重,片刻都不容耽擱。不僅士兵們需要充足的飲食來維持戰斗力,數量眾多的戰馬同樣對食物有著巨大需求。
當時采用馬車向前線運送物資存在著諸多弊端,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過高的消耗。在漫長的食物運輸途中,竟然會有超過半數的食物,因為各種原因而損耗殆盡。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如果不是大秦果斷作出決策,準備在天竺重新建立起生產基地,以保障物資供應,恐怕大秦就不得不忍痛放棄,剛剛攻占下來的托卡曼尼城了。
畢竟在廣袤且干旱的西域地區,只有當能夠發現,如同內海一般規模龐大的水源之地時,這片土地才有值得占領的意義。
就在大秦舉國上下齊心協力、決心要不惜任何代價,確保前方軍隊得到充分補給之際,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氫氣飛艇的研發工作取得了全新的重要進展!
正因如此,大秦最終下定決心要不遺余力地攻占托卡曼尼城,并獨占位于沙漠邊緣處,關鍵的水源地——里海。
至于那條自高昌郡起始,并繼續向西延展的鐵路,則完全可以放緩修建進度,待日后條件成熟之時再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