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那位名叫謝訶德邦的使節為了充分展現出自己一方的誠意,毫不猶豫地向正在與韓禮對峙著的、身著白色戰袍的大食精銳軍隊下達命令。
這支精銳之師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執行,整齊劃一地向后撤退整整五十里,并就地安營扎寨。
在此期間,謝訶德邦還特別著重強調了一個重要事實:倭馬亞王國乃是薩珊波斯的親密盟友,而非其仆從軍。然而,那些跟隨倭馬亞王朝一同前來的其他軍隊,則全部都屬于仆從軍之列。
盡管此時的韓禮對于倭馬亞王國的詳細地域劃分尚未能完全理解透徹,但通過這一系列事件,他還是大致搞明白了其中關鍵的一點——原來阿拉伯人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樣團結一致、堅不可摧。
事實上,在阿拉伯人的內部同樣充斥著各種明爭暗斗和權力傾軋。
雖然在外人面前,阿拉伯人能夠始終保持著,宗教信仰方面的高度統一性,但在實際情況下,各個部落依舊擁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
這樣一種局面對于韓禮而言無疑是極為有利的。因為只要巧妙利用好阿拉伯人,內部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便有可能從中尋找到突破點,從而為己方創造更多的機會。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大秦帝國的軍部首腦已然派遣了,來自軍事調查統計局的高級官員抵達此地。這位高官身負重任,旨在將軍統制度全面推廣至那些仆從軍當中。
并且明確表示,如果有任何一支仆從軍膽敢拒絕接受,軍統安插特工人員進入仆從軍,那么等待它們的將會是被徹底消滅的命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各支仆從軍不得不慎重考慮自身的立場和選擇。
韓禮知道違抗軍令乃是重罪,不僅自己會遭受嚴懲,就連他所率領的仆從軍也難逃一劫。面對強大的大秦,他們根本沒有絲毫反抗的余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韓禮見識到了越來越多令人驚嘆不已的高科技。這些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徹底地打破了空間和距離的限制。
原本漫長而艱難的后勤補給線,如今變得暢通無阻,各種物資能夠迅速、準確地送達前線,使得后勤保障工作變得及時且高效,這意味著平叛也非常的容易。
韓禮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松自如地指揮著幾十萬天竺仆從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那與生俱來、超乎常人的指揮才能。無論是大規模的軍團行動,還是復雜多變的戰場局勢,他都能應對自如,如魚得水般駕馭著這支龐大的軍隊。
然而,如果僅有出色的指揮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則在于大秦那令人咋舌的后勤物資保障系統。正是依靠這一強大后盾,韓禮才得以毫無后顧之憂地發揮其軍事才華。
正因如此,韓禮清楚地知道,若想繼續在這片廣袤的戰場上一展抱負,實現心中的宏偉藍圖,就絕對離不開大秦帝國的全方位支持。
所以,在尚未接到大秦軍部更進一步的明確指令之前,他首要任務就是緊密配合軍部的部署,將那些經過精心訓練的仆從軍探子,神不知鬼不覺地安插進仆從軍隊伍之中,哪怕是他最為信任的心腹——那五千名孟族仆從軍也不例外。
接下來的幾天,謝訶德邦時不時的往來兩個營地之間,剛開始謝訶德邦還試圖打探黑火藥的配方,在見到達羅毗荼人組成的軍隊,還有一些鄙視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