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不必多言!這次看在兩國以往友好交往的份兒上,我可以大方地原諒你們,城外那些阿拉伯人的偷襲行徑。不過嘛,關于如何解決這件事情以及你口中所謂的誤會,還是等春節過后再說吧。”
聽到這話,謝訶德邦心中一沉,因為他知道元日結束之后,還要足足等待十五天之久。
而此刻,在倭馬亞王國的軍營之中,謝訶德邦毫不猶豫地將昨晚發生營嘯的責任,全盤推給了這些偷襲喀布爾城的人,并將此次營嘯事件定性為叛亂。
如此一來,不但自己無需承擔任何管理責任,甚至回國之后還能因成功鎮壓叛亂而立下赫赫戰功。畢竟這些參與偷襲的人,只不過是大食人十二分支,附屬的一支小部落而已,像這種與主流信仰不合的小部落,在廣袤無垠的沙漠地帶簡直數不勝數,猶如恒河沙樹一般。
所以對于謝訶德邦來說,此時最好的做法便是將,這些異見者徹底清除干凈,以免他們繼續在喀布爾城外惹人生厭,影響追剿的呼羅珊軍團的士氣。
但當謝訶德邦觀察秦軍大帥的表現時,卻不禁皺起了眉頭。韓禮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與溫文爾雅的漢人形象相去甚遠。更令他感到厭惡的是那個充當翻譯的波斯人——費爾南德斯。
謝訶德邦打心底里對這個波斯人充滿了反感與偏見。若不是因為此人已成為大秦子民,而且自身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年事已高、距離老死不遠,恐怕他早已將費爾南德斯斬殺于彎刀之下。
在他們家族的祖訓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沙漠里,如果同時遇見一條毒蛇和一個波斯人,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先殺死波斯人。”
如今得知費爾南德斯竟然是個波斯人,盡管他早年間就被波斯驅逐出境,并且還是一名信奉明尊教的教徒,但對于篤信真神的白衣大食人而言,明尊教依舊屬于異教范疇。
只是遺憾的是,這個老家伙早已皈依大秦,而且據說大秦人和漢人一樣,僅僅尊崇自己的祖先,并不信仰其他神明,這讓他摸不清大秦喜好,只能提高警惕,慢慢想辦法。
這時,一個詞匯突然閃現在謝訶德邦的腦海之中——圣戰!然而,目前他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發起這場圣戰。
眼下之計,唯有先設法迷惑住大秦的主帥,畢竟大秦此番乃是長途跋涉而來,長時間的征戰必然會讓他們疲憊不堪。
只要大秦開始撤退,那么勝利的天平必將傾向于己方。倭馬亞王國就可以趁勢進攻,發動圣戰,今天看上的,他日必能全部收入袋中。
韓禮從沒有管這些,自從初一運輸飛艇送來了五套“一窩蜂”,他就不再擔心城外靠近的倭馬亞王國呼羅珊騎兵大軍,有了這五套應急的“一窩蜂”,韓禮完全有把握擊潰騎兵的攻城。
而且時間拖的越久,喀布爾城就加固加高的越快,他不怕拖,如果“一窩蜂”運輸來三十套,他完全有把握擊潰阿拉伯人的大軍,可惜他率領的天竺仆從軍,干活是一把好手,一旦大規模的集團作戰,他們只能打打順風仗,一旦戰斗出現膠著,這些天竺仆從軍,不僅靠不住,還有可能造成潰敗。
韓禮可不想證明自己判斷正確,就派天竺仆從軍去承擔命中注定的失敗,但是韓禮也不想讓這些仆從軍閑著,韓禮就把這些仆從軍派去修路。</p>